Workflow
戏剧文化
icon
搜索文档
“鸟人”降临乌镇,为游客造一场戏剧之梦
第一财经· 2025-10-27 14:54
当游客为"鸟人"而来,或为《人类之城》停留,在街头偶遇一场即兴演出,在戏剧集市与艺术家交流时,感受到 的是一种"无处不戏剧"的生活方式。 今年乌镇戏剧节的"顶流"并非哪位明星,而是一个造型怪诞的"鸟人"。 鸟人是一个身形巨大的木偶,在操偶师的调动下被赋予完整灵魂,像是活了数百年的神明,眼睛却富于童真,好 奇地张望着人类世界。它修长的手指握着一根绿色羽毛,轻抚运河边的杨柳、路过的工人,也邀请游客跟随律动 起舞。在蒸汽朋克风格乐队的即兴伴奏中,鸟人转着圈摆动身体,撒下漫天羽毛,狂欢的气息在人群中迅速蔓 延。像是童话世界的角色闯入了现实,又将现实变成了梦境。 这是第12届乌镇戏剧节古镇嘉年华单元的巡游节目《鸟人和它的奇美拉乐队》,来自法国剧团"明天改变一切"。 现场观众拍摄的"鸟人"在短视频平台迅速传播,为乌镇戏剧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很多游客专程为他而 来。 10月22日是"明天改变一切"剧团在乌镇停留的最后一天。剧团离开前夜,Eric和三位朋友专程从苏州驱车赶来, 这是他第一次参与乌镇戏剧节。尽管没有抢到戏票,但古镇上的巡游表演已足够让他不虚此行。Eric告诉第一财 经记者,他在社交平台上刷到"鸟人"视频后 ...
会昌戏剧小镇“华语经典戏剧周”落幕,《暗恋桃花源》经典焕新
新京报· 2025-10-09 16:19
活动概况 - 会昌戏剧小镇于10月1日至8日成功举办“华语经典戏剧周”特别企划活动 [1] - 活动期间五大剧目轮番登场,包含经典作品与原创剧目,并围绕戏剧展开百余场活动 [1] - 黄金周8天时间内共举办多达219场演出活动 [1] 剧目与演出特色 - 赖声川经典剧作《暗恋桃花源》在本次戏剧周中进行了创新演绎,加入了赣南非遗传統采茶戏元素 [1] - 新成立的会昌戏剧小镇专属剧团“会剧团”首次表演《暗恋桃花源》,成为该剧15个版本中最年轻的演出团队 [1] - 主要演员冯飞(2003年出生)的表演获得认可 [1] 游客与商业表现 - 黄金周期间小镇接待游客络绎不绝,小镇内的宝藏店铺覆盖衣食住行,为游客提供了看戏之外的游玩方式 [1] - 活动通过多元多样的观剧与游玩方式吸引游客 [1]
在剧场,收获人与人的“联结”(大地风华)
人民日报· 2025-10-07 06:01
观看演出的部分戏票。 张劲羽供图 来江苏南京上大学后,我逐渐养成了进剧场观看线下演出的习惯。得益于学生公益票、惠民福利票等政 策,我与许多同为学生的戏剧爱好者们一样,可以用较低的成本频繁观剧。与"烧钱"的印象不同,戏剧 也许,在那个帷幕拉开、灯光暗下的时刻,属于舞台的"魔法"开始生效,再多的舟车劳顿都随之消散, 只留下满心的期待。每一个目不转睛的夜晚,观众们不约而同抛掉社会身份的束缚,将身心都交给艺术 性的愉悦,去完成一场穿越古今又环绕宇宙的漂流。我相信很少人会在剧场中感到孤独,不会再有如此 干净而心无旁骛的场合,让你感到置身于万物之中。 如今再度回望,我从戏剧中受益良多。它使我重新捡起了写作,使我习惯于凝视和思考,使我时常浸淫 在难以言喻的震撼和感动之中。剧场于我,于所有热爱这里的观众而言,就是一座美好的桃花源。它源 源不断地流淌出清澈纯净的喜悦,让我们看见并深信,在日常生活的平凡之外,还有更加广阔的美的天 地。 (作者为南京大学文学院学生)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07日 08 版) 尤其近年来,繁荣的演出市场为戏剧爱好者提供了无比丰富的选择。许多经典剧目巡演10余年经久不 衰,各个院团的新作 ...
“来米市,看戏剧” 米市巷发布新IP 做强文化体验
每日商报· 2025-09-30 09:58
文章核心观点 - 米市巷街道通过举办第25届共建杯文艺演出暨“来米市,看戏剧”发布仪式,正式推出其戏剧文化IP [1] - 该区域旨在构建一个覆盖全年龄段和全艺术门类的“专业院团+多元业态”戏剧生态链 [1] - 战略目标是将戏剧场景嵌入城市公共空间,使其成为连接文化与消费的关键纽带和引流锚点 [2] 区域戏剧生态与资源 - 区域内汇聚了浙江话剧团、杭州杂技总团、杭州蜂巢剧场、浙江大船文化四家专业院团,形成集群化专业资源优势 [1] - 各院团定位清晰:浙江话剧团深耕主旋律与经典文化 杭州杂技总团融合高难度技艺与江南美学 杭州蜂巢剧场主打孟京辉先锋戏剧IP 浙江大船文化专注亲子舞台剧领域 [1] - 这种多元布局覆盖了从主旋律精品、国际亲子剧目到先锋实验作品的多元类型,展现出高度的“专业浓度” [1] 文化IP发展战略 - 以“来米市,看戏剧”文化IP为抓手,战略核心是打破“剧场围墙”,将戏剧融入公共空间与历史文脉 [2] - 致力于创造“场景即消费入口”的效应,通过可感可知的消费场景,让戏剧成为“消费引流锚点” [2] - 最终目标是使戏剧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专业与大众、文化与生活的纽带 [2]
2025北京·西城“百姓戏剧展演”预热开启
新京报· 2025-06-03 11:07
活动概述 - 2025北京·西城"百姓戏剧展演"由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北京市西城区文化馆、鼓楼西剧场承办,旨在打造全民参与的戏剧文化盛会,坚持惠民公益初心 [1] - 活动以戏剧为纽带、舞台为桥梁,让群众零距离感受戏剧艺术魅力,共享西城文化惠民成果 [1] 活动内容 - 共评选出15部优秀剧目,其中8部将于2025年6月4日至8月21日在鼓楼西剧场上演,7部通过线上展播 [1] - 演出剧目包括《情满中轴线》《胡同里的党校》《象棋的故事》等,涵盖话剧、儿童剧、独角戏、豫剧、黄梅戏、北京曲剧等多种艺术形式 [1] - 剧目既有经典剧目的当代表达,也有聚焦时代脉搏的独特诠释 [1] 活动影响力 - 北京·西城"百姓戏剧展演"自2014年首次举办以来已走过11年,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文化品牌活动 [2] - 西城区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承载区,持续深耕文化沃土,通过文化艺术激活城市发展动能 [2] - 活动以文化惠民服务创新为抓手,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使文化艺术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2] - "大戏看北京 好戏看西城"已成为首都文化新注脚 [2]
一台戏拢住村庄的人气
人民日报· 2025-04-30 06:31
戏剧文化在乡村的传承与影响 - 戏剧作为情感表达工具,通过程式化表演连接感官与精神,隐含人世间分离与愈合的主题 [3] - 中国乡村戏台数量与村庄数量相当,秋收后演戏成为传统庆祝方式,激活村民集体记忆 [4] - 山西保留"迎神赛社"等古老民俗,赛戏活动融合祭祀与娱乐,吸引全村参与并唤醒乡情 [4] 戏剧表演形式与互动特征 - 演员突破舞台界限,如关公追华雄至观众区,乐队即兴伴奏,形成动态演出场景 [5] - 表演者与观众即兴互动(抓取摊贩水果、扮鬼脸),打破观演界限,历史演绎呈现轻松氛围 [6] - 戏台范围随观众规模扩展,"村子有多大戏台就有多大",演出高潮迭起带动全村情绪 [6] 戏台的社会功能与文化符号 - 戏台作为乡村精神中心,凝聚乡愁,外出者返乡看戏触发情感共鸣("心吊在腔子里咣咣响") [7] - 戏剧脸谱通过夸张手法(关羽丹凤眼、媒婆大痦子)转化生活表情,强化艺术趣味 [7] - 炕墙画等民间艺术延续历史基因,通过视觉叙事传递文化力量 [8] 戏剧与乡村生活的周期性关联 - 庙会结束标志冬季来临,村民通过期待春戏缓解黑白单调的冬日生活 [8] - 年节筹备(杀猪宰羊)与年后大戏形成仪式闭环,戏剧成为农耕时间轴的重要节点 [8] - 戏剧通过虚字唱腔("咦呀呼哪咳哎")化解生活严肃性,提供精神舒展空间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