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汇诈骗

搜索文档
暑期出境游谨防换汇骗局
中国青年报· 2025-07-11 09:20
暑期出境游换汇诈骗现象 - 2024年暑期多个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我国游客出境游预订量大增,同时伴随换汇诈骗风险上升[1] - 2024年我国有70.4万出国留学人员构成换汇需求主力群体,成为诈骗高发人群[1] - 欧洲地区私下换汇行为普遍,诈骗分子利用"高汇率""熟人推荐"等手段诱导受害者[2][3][6] 诈骗手法与受害者案例 - 新型诈骗模式:骗子通过举报受害者账户为诈骗账户导致资金冻结,随后转移资金[2] - 典型案例1:游客卢奇在捷克遭遇当面交付现金后账户被冻结,资金不翼而飞[2] - 典型案例2:留学生何宇因轻信"熟人推荐"换汇中介导致账户涉案冻结,仅追回部分损失[3][5] 换汇诈骗高发原因 - 私人换汇吸引力包括更优惠汇率、免手续费、快速到账(相比银行3-7个工作日的流程)[2] - 欧洲银行服务效率低(每周仅营业4.5天,换汇需1-2周周期)促使人们选择非正规渠道[2] - 受害者普遍存在"占小便宜"心理,对新型诈骗手段缺乏警惕性[3][6] 应对措施与官方建议 - 中国驻外使领馆提供标准化协助:包括报警协调、语言翻译支持(通过当地学联)[4][6] - 关键行动指南:立即报警、联系使领馆、保存聊天记录与转账证据[4][6][8] - 成功追回资金案例占比极低(约2%-3%),且多限于时间充裕的留学生群体[6] 行业规范与政策动态 -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2024年10月29日生效《打击不法赌博犯罪法》,将不法汇兑列为刑事犯罪[7] - 中国驻加拿大、西班牙等使馆发布专项警示公告,提醒警惕"高价收汇"骗局[7] - 正规渠道换汇为唯一推荐方式,需提前查询目的地官方安全公告[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