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体工具

搜索文档
刘云:打掉AI养号“黑”产业链,需要进一步系统治理
环球网资讯· 2025-08-13 06:42
AI技术在自媒体行业的应用现状 - 短视频平台出现大量未标注AI生成提示的数字人主播进行聊天带货和高频互动 这些内容容易诱导警惕性较低的用户下单[1] - AI技术显著降低创作门槛与成本 成为提升自媒体运营效能的赋能工具 例如义乌商贩利用AI工具变成外语口播达人拓展跨境社交电商 律师通过专业知识库搭建法律智能体实现7×24小时用户交互[1] AI技术滥用的危害与欺诈模式 - 部分账号针对中老年女性群体展示算法合成的"完美熟龄女性形象" 配合"40+ 50+长这样"等话术和水军互动 渲染年龄焦虑后推送三无保健品或编造虚假健康知识实施欺诈[2] - 视频中保养良好的皮肤和身材均与保健品无关 完全依靠算法合成技术实现[2] AI起号养号产业链的法律风险 - 批量起号养号过程中普遍存在伪造身份信息和虚构互动数据行为 违反《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和《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中社交账号实名制要求[2] - 注册环节的身份欺诈与流转环节的主体错位不仅违反监管规定 还埋下数据安全与权益侵害隐患[2] - 利用AI洗稿生成伪原创内容通过同义词替换 句式重组及片段拼接等方式侵犯原作者的复制权与改编权[3] - 发布未经审核的医疗健康等敏感领域内容可能构成传播虚假信息违法行为 引发公众误解或社会秩序混乱[3] - 私下转让互联网账号违反《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规定 若转让账号后续违法犯罪 原使用者可能需承担刑事责任[3] 规避监管的技术手段与治理措施 - 违规者通过改变视频文件代码结构 裁除AI生图软件水印 削弱技术痕迹等方式隐瞒AI生成属性以逃避平台识别[3] - 2024年4月启动的"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已处置违规账号3700余个 多家平台同步开展AI批量造假账号整治[4] - 平台应升级AI识别技术缩小检测盲区 对批量起号商家实施流量封禁与商业变现限制 建立违规账号黑名单制度[4] - 需要强化老年群体数字素养教育 普及辨别AI生成内容技巧如关注表情僵硬度 背景违和感等特征[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