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最近发展区
icon
搜索文档
三维协同实现思政教育一体化发展
新华日报· 2025-07-08 05:59
□ 闫明 "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以教育强国建设为引领,深 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是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题 中之义。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是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各类主体、核心要素、关键环节和重 点任务。通过整体、纵向、横向三维协同运作,形成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系统框架与实践路 径。 整体部署协调, 横向协同优化是一体化系统横向维度的运行方式。一体化建设的实践指向需在学段层面转化为具体的教 育过程实施方案,并进一步细化为单次教育活动中各类教育要素的系统性协同和整体优化。需通过科学 设计实现资源系统集成,打好教育要素协同优化的"组合拳"。一方面是教育过程要素的整合贯通。思想 政治教育过程包括目标、主体、内容、方法等要素,应以国家和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以及学生的 思想道德素质基础为基点,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设定适切的教育目标,进而确定目标导向的教育内 容,并选择适配的教育方法,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通过教育者主体与受教育者主体间的互动实现教育 要素的协同增效。另一方面是教育平台的协同集成。应坚持"思政课程"主渠 ...
高考志愿填报心理学:90%考生踩坑的3大心理陷阱
经济观察报· 2025-06-14 09:03
志愿填报中的心理陷阱 - 志愿填报时学生家庭容易陷入"决策瘫痪"状态,面对上百个专业和上千所院校的组合,信息过载导致焦虑和逃避心理[1] - 心理学上的"选择过载效应"表明选项过多时人们更难做出决定,部分学生将决定权交给父母以逃避选择[1] -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显示专业选择只是职业发展的一个阶段而非终点,过度担忧"选错"是不必要的[1] 家庭期望与自我意愿的角力 - 在中国家文化背景下,"孝顺"常异化为对父母意愿的无条件服从,导致学生被迫放弃兴趣选择父母认可的专业[2] - 代际冲突实质是控制与自主的心理需求之争,青春期建立自我同一性的核心任务在志愿填报中面临考验[2] - 健康解决方式是家长提供建议但将最终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为自己的人生负责[2] 对"最好"的执着追求 - 社交媒体制造"志愿填报决定人生"的虚假共识,过度渲染"天坑专业"与"热门专业"的两极化对比[2] - 发展心理学强调应选择略高于当前水平但通过努力可达到的目标(最近发展区),而非盲目追求热门[2] - 许多成功人士就业后经历多次调岗换专业,真实工作体验比纸上谈兵更能提供有效反馈[2] 志愿填报的社会乱象 - "代填志愿"产业兴起,部分机构收费数万元却仅根据网络热门榜单拼凑方案,忽视学生个性化需求[3] - 某些中学为提高升学率怂恿高分学生报考冷门专业,导致半数学生在开学三个月内申请转专业[3] - "唯分数论"扭曲教育本质,将高分等同于正确选择,剥夺学生的主体性和发展自主性[3] 职业蜜罐区理论框架 - 理想职业选择应同时契合兴趣(我喜欢)、天赋(我擅长)和价值观(我认为有意义)三个维度[4] - 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将人分为六大类型,匹配兴趣类型可筛选更适合的专业领域[5] -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应结合个人优势智能选择专业,如空间智能突出者适合建筑学等[5] 志愿填报的健康心态 - 认知行为疗法建议将志愿填报重构为"了解自我与世界"的探索机会,而非"一考定终身"的恐怖选择[6] - "探索-聚焦-决策"三步法:广泛收集信息后匹配个人特质缩小范围,最后在可行选项中做选择[6] - 职业生涯是持续发展过程,志愿选择不会也不应决定一生,保持开放心态更重要[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