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起源与演化

搜索文档
国际首次!祝贺中国科学家
证券时报· 2025-04-10 16:35
月球背面月幔水含量研究 - 我国科学家首次测得月球背面月幔水含量小于2微克/克,表明其非常"干",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期刊,审稿人评价为"高度原创性"和"意义重大"[1] - 月幔位于月球表面以下60千米至1000千米处,其水含量对揭示月球起源、岩浆活动和资源环境效应具有关键意义[3] - 研究团队通过嫦娥六号采集的月球背面玄武岩岩屑分析,测得月幔源区水含量仅1至1.5微克/克,为已报道数据最低值,证实背面月幔比正面更"干"[3] 月球演化理论争议 - 学术界存在月幔"富水"与"贫水"的长期争议,传统理论认为45亿年前天体撞击地球形成月球的高温过程应导致月球极度贫水[3] - 嫦娥六号从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采集的首份月背样品,为研究月幔水时空演化提供了新机遇[3] - 通过分析月表玄武岩可追溯月幔特征,因玄武岩由月幔岩石熔融后运移至月表形成[3] 技术方法与数据价值 - 研究采用嫦娥六号玄武岩岩屑作为直接样本,突破此前依赖遥感或正面样本的局限[3] - 测得1-1.5微克/克的水含量数据创历史新低,为月球形成理论中的"贫水假说"提供实证支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