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监督微调(SFT)

搜索文档
RL 将如何提高具身大模型 VLA 泛化性?清华大学团队NeurIPS 2025文章分析 RL 与 SFT 泛化性差异
机器之心· 2025-10-12 10:41
在具身智能领域,视觉 - 语言 - 动作(VLA)大模型正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仍面临一个关键挑战:当前主流的有监督微调(SFT)训练方式,往往让模型在遇到新 环境或任务时容易出错,难以真正做到类人般的泛化。但在大语言模型(LLM/VLM)领域,强化学习(RL)已被证明能显著提升模型的泛化能力。RL 究竟能为 VLA 带来哪些独特的泛化优势?与 SFT 相比,它们的优劣势分别体现在哪里? 来自清华大学的研究团队在 NeurIPS 2025 发表文章,首次系统性地揭示了强化学习(RL)在提升 VLA 泛化能力上的独特优势,并带来了一套全面的评测基准和 高效训练方法。 通讯作者是清华大学教授汪玉和博士后于超。 为了解决 VLA 模型泛化能力有限的问题,研究团队构建了一个涵盖多种视觉、语义和执行挑战的全新评测基准,并系统性地对比了强化学习(RL)和传统有监督 微调(SFT)在提升模型泛化性上的表现。通过大量实验发现:采用 PPO 等强化学习算法微调 VLA,不仅显著提升了模型在语义理解和任务执行上的鲁棒性,还 能在视觉变化场景下保持与 SFT 相当的表现。同时提出了一套简单高效的 PPO 训练方案,使得强化学习在 VL ...
揭秘LLM“思考”之谜:推理即“梯度下降”,元学习框架解构训练过程,还给优化提供新思路
量子位· 2025-06-10 12:05
RaML框架核心观点 - 大语言模型(LLM)的推理过程可类比为梯度下降优化过程,推理轨迹中的每个令牌对应参数的一次隐式更新[2] - 研究团队通过理论推导证明Transformer模型中增加的推理轨迹令牌会内化为对模型参数的更新[2] - 实证验证显示随着推理轨迹解码,模型对正确答案的置信度逐步上升,证实推理轨迹作为参数更新的合理性[4] 元学习视角下的LLM推理 - 将LLM推理训练置于元学习框架下解释,每个具体问题视为独立任务[7] - 推理轨迹承担"内循环优化"角色,动态调整内部参数适应特定任务[8] - 外循环优化基于内循环结果调整"学习策略",形成双循环机制实现泛化能力[8] - 该框架统一解释LLM在不同训练策略、推理策略和任务泛化上的表现[9] 训练方法对比 - 有监督微调(SFT)模型相比纯强化学习(RL)模型在数学基准上表现更优[10] - SFT提供"最优梯度指导",对较小模型收益显著(Pass@8提升31%,mG-Pass@8提升175%)[13] - RL理论上限更高但需要更强基座模型,可采用SFT+RL混合训练策略[12] 推理轨迹特性 - 更长的推理轨迹对应更好的内循环优化效果,与传统优化算法迭代次数原理类似[14] - "反思"令牌能显著改变模型置信度,帮助跳出局部最优解[15][17] - 强制结束思考过程的令牌序列可能导致模型停留在次优解[18][20] 跨任务泛化能力 - 仅在数学推理训练即可提升科学推理和代码推理任务表现[21] - 模型学习到普适推理特征,通过元学习机制快速适应新任务[23] 实践优化策略 - 增加每个问题的训练轨迹数量(相当于扩大元学习支撑集)可提升推理表现[25] - 对长推理轨迹进行摘要提炼,在保持性能同时显著降低解码开销[30] - 未来可探索更高效的推理轨迹提取方法及任务配比优化[31] 研究价值 - 为理解大模型推理提供全新视角,揭示其与元学习、梯度下降的关联[32] - 理论框架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已开源代码和论文供进一步研究[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