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管理理论
搜索文档
【保险学术前沿】期刊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第70卷3期、71卷1期目录及摘要
13个精算师· 2025-08-31 21:06
跨期决策与个体差异 - 心理学“坚毅”度量中的努力坚持性维度与经济学的不耐性指标显著相关,而兴趣一致性维度与时间不一致性无显著关联 [6][8] - 在预测个体的财务和健康结果及行为时,不耐性和坚毅均具有显著预测作用,但时间不一致性未表现出显著影响 [6][8] - 研究结果表明在跨期决策的实证研究中,同时纳入经济学不耐性指标与心理学坚毅测量具有潜在价值 [2][6][8] 风险偏好的测量与演变 - 基于激励性彩票选择测量的风险容忍度在五年追踪期内呈上升趋势,而基于非激励性调查问题测量的风险容忍度则呈相反方向变化 [9][10] - 在同一组受访者中,基于激励性测量的风险容忍度在面对COVID-19等负面冲击时更为稳定,而基于调查的测量则表现出更高敏感性并出现下降 [2][9][10] - 这些发现强调了在研究风险态度随时间演变时,采用适当测量方法的重要性 [9][10] 决策偏差与视觉呈现 - 当通过图表呈现一系列结果时,人们倾向于偏好“随时间改善”的趋势,即使这种偏好会导致整体福利显著降低,这一现象被称为趋势支配 [12][13] - 趋势支配至少部分源于受访者难以识别序列呈现的总收益,并假设趋势会延续至图表之外,因此并不反映真实偏好 [12][13] - 虽然彩票的图形呈现形式(如水平条宽度或高度变化)对风险偏好参数本身无显著统计影响,但眼动追踪数据不仅与偏好参数相关,还会改变对哪种决策理论更适合解释选择数据的推断 [15][16] 期望管理与参考点理论 - 期望管理理论提出,个体对结果好坏的事前概率评估可作为参考点,塑造彩票结果的事后效用 [19][22] - 基于超过1,000名成年人的实验显示,较低的事前概率与好结果的更高事后效用相关,而较高的事前概率与坏结果的更高事后效用相关 [20][22] - 个体可能故意使概率评估比客观统计视角更悲观,以提高事后效用,这有助于解释前景理论中高概率好事件被低估、低概率坏事件被高估的特征 [21][23] 收入与幸福感研究 - Daniel Kahneman的最后一项研究采用分位回归方法,揭示了收入对幸福感的边际效用存在异质性,包括估计中的“跃点”,这对传统的收入边际效用递减假设提出了挑战 [24][25] - 该研究削弱了将收入再分配简单纳入收益成本分析的论点,提示此类政策目标更适合通过财政政策而非监管干预来实现 [2][24][26] 认知偏差的进化心理学解释 - 从进化生物学视角看,自然选择会使决策偏向在祖先环境中理性的选择,但在现代环境中可能不适用,从而产生表面上非理性但规律可预测的结果 [30][32] - 以禀赋效应为测试案例的研究成功预测了新一批物品中禀赋效应幅度的大部分差异,表明许多认知偏差可通过共同的心理过程基础进行关联和预测 [30][32] 时间偏好的环境适应性 - 利用2020年全球收入冲击的研究发现,收入冲击与延迟折现增加密切相关,这一关系独立于负面情绪的影响 [34][36] - 研究表明人们能够直接根据环境约束调整延迟折现,而不依赖情绪系统的输入,这种独立性可能具有适应性,因为情绪仅是环境约束的噪声反映 [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