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
icon
搜索文档
重组家庭破裂后,继子女的抚养权一定归亲生父母吗?
人民网· 2025-11-06 09:02
本报讯(记者 刘熠博 通讯员 朱小旭 刘浩然)重组的家庭一旦破裂,继子女的抚养权归属问题往往 比亲生子女的更为复杂。法律对此有何规定?法院又将如何裁决?近日,河南省邓州市人民法院调解一 起涉及继女抚养权的离婚纠纷案,尊重了孩子的选择和双方的意愿,在调解协议中明确李甲由其继母胡 女士直接抚养。 本案的核心在于对继父母子女关系法律性质的认定,以及对"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的贯彻。案 件审理过程中,法官并未因李先生是李甲的亲生父亲就将抚养权简单判归其所有,而是综合考量了几方 面的因素。一是稳定的抚养关系:胡女士与李甲共同生活近八年,履行了抚养教育义务,双方已形成法 律认可的继父母子女关系;二是孩子的真实意愿:李甲已年满十四周岁,具备相应认知与表达能力,其 坚决跟随继母生活的意愿真实明确;三是情感依赖与成长环境:李甲与继母、妹妹之间建立了稳固的情 感联结,维持现有生活环境更有利于其身心健康。 然而,双方因性格差异,矛盾日益加剧。2021年,胡女士首次诉至邓州法院请求离婚,法院为给予 双方修复关系的机会,未予准许。此后,两人虽未完全分开,但长期处于"半分居"状态,感情裂痕未能 弥合。2024年,胡女士认为婚姻已无和好 ...
河北隆化:一场跨越血缘的守护
人民网· 2025-08-24 09:12
案件背景与核心矛盾 - 12岁未成年人小志因生父意外离世获得70万元赔偿金 生母杨某与共同生活多年的养母王某爆发监护权与财产管理权争夺 [1][3] - 生母杨某在生父离世后要求行使法定监护权 但遭遇小志激烈抗拒 双方进入诉讼程序 王某索要照料费 杨某起诉王某侵犯监护权并索赔精神损害抚慰金 [1][3] 法院介入与调解机制 - 隆化法院少审团队启动深度社会调查与心理干预机制 通过多次家访打开小志心理防线 并安排三方会面调解 [1][3] - 在调解过程中 小志对养母王某表现出强烈依赖情感 独处生母时情绪崩溃 紧抱养母害怕被抛弃 [2][3] 协议达成与制度创新 - 2024年8月达成协议 杨某将小志委托监护给王某并保留法定监护权 王某自愿放弃照料费并协助杨某行使探望权 [3] - 法院联合检察院 妇联 民政局 司法局 教体局五部门制定《关于设立抚养费监管制度的实施方案》 设立70万元赔偿金专项监管账户 [3] - 监管账户实行日常抚养费按需拨付 大额或特殊支出需经严格审批程序 确保资金流向透明与用途精准 [3] 社会价值与行业意义 - 县妇联权益部部长评价本案为"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的制度化实践 为法定监护失位下的儿童保护提供可复制样本 [4] - 法院主导的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被定义为"成长金库" 创新解决未成年人法定监护人与实际抚养人错位问题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