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审判工作

搜索文档
守护未来,为青春撑起法治晴空
人民网· 2025-05-31 08:50
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体系发展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守护未来:未成年人审判工作护航成长(1978—2024年)》,系统梳理40余年未成年人审判实践,涵盖机构建设、犯罪惩处、权益保护等八大领域 [1] - 全国法院设立少年法庭2700余个(综合审判型930余个,独立建制610余个),配备未审法官9100余人、助理6000余人,10家高院成立专门机构 [6] - 2020-2024年全国法院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21239份,2019-2024年发出涉未成年人司法建议1万余条 [8][9] 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惩治机制 - 对性侵、拐卖等犯罪坚持从严惩处,典型案例包括拐卖17名儿童的余某英案、"姐弟坠亡案"等死刑判决 [2] - 2022年11月最高法联合出台《关于落实从业禁止制度的意见》,首例适用为北京海淀法院王某猥亵儿童案 [3] - 拐卖儿童犯罪自1992年总体呈下降趋势,偷盗拐骗类案件已呈零星发案态势 [4] 专业化审判创新实践 - 1984年上海长宁法院首创未审合议庭,2023年最高法设立少年审判工作办公室,2024年发布加强司法保护意见 [5] - 推行"首审责任制"(北京海淀法院)、"成渝犯罪人员公示平台"(四川成都中院)、"权益保护观察员"(云南昆明五华法院)等特色机制 [3][6][7] - 创新圆桌审判、心理疏导、犯罪记录封存等审判方式,强化刑事、民事、行政审判协同 [6] 未成年人综合保护网络 - 推动家庭保护:2020-2024年审理监护抚养案件并签发保护令超2万份 [8] - 强化校园保护:惩治"校闹"行为,建立学生欺凌联动处理机制 [8] - 完善社会保护:建立强制报告制度、网络保护专项分析机制,协同民政部门保障事实无人抚养儿童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