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粮产业发展

搜索文档
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朝阳分会暨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大会开幕
中国经济网· 2025-07-15 11:55
行业合作与协议签署 - 朝阳市人民政府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签订科技联盟协议,强化科技协同创新 [1] - 辽宁省农业担保公司与朝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签约,为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1] - 朝阳铁南仓储有限公司与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绿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广东穗粮进出口有限公司签署玉米产销合同 [1] - 建平永乐食品厂等四家本地企业与沈阳比优特超市等四家外地企业签署杂粮及深加工产品购销协议,拓展市场渠道 [1] 杂粮产业基础优势 - 朝阳市位于北纬41度世界杂粮生产黄金纬度带,年均日照2700小时,昼夜温差年平均14℃ [2] - 全市5个县(市)均为国家产粮大县,粮食总产量连续四年突破60亿斤 [2] - 2024年全市杂粮种植面积105.4万亩(占全省79%),总产量34万吨(占全省80.1%),两项指标均居辽宁首位 [2] 产业发展现状 - 已构建从种业到加工、从生产到流通的完整杂粮产业体系 [2] - 培育出"朝阳小米"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省级区域公用品牌 [2] - 成为全国重要的杂粮生产基地和集散地 [2]
朝阳着力建设高品质绿色农产品供应地
辽宁日报· 2025-07-14 09:14
行业概况 - 朝阳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70万亩以上 总产量连续4年突破60亿斤大关 [1] - 2024年杂粮种植面积达137.5万亩 占全省79% 总产量8.9亿斤 占全省80.76% 两项指标均居全省首位 [1] - 5个县(市)是国家产粮大县 已成为全国重要杂粮生产基地和集散地 [1] 地理与历史优势 - 位于北纬41°杂粮黄金纬度带 年均日照2700小时 昼夜温差14℃ 弱碱性褐土适合杂粮生长 [2] - 农耕文明可追溯至5800年前红山文化时期 1979年出土碳化粟粒印证悠久传承 [2] - 红山文化时期已掌握轮作休耕技术 种植的"红谷子"是现代朝阳小米直系祖先 [2] 品牌与产品体系 - "朝阳小米"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011年获中国国际农交会金奖 2024年获"节气名品"称号 [3] - 形成小米 高粱 黑米 荞麦 绿豆 红小豆等丰富品类体系 [2] - 酿酒高粱支链淀粉含量超95% 小米胚芽开发出高营养植物油 朱碌科镇年深加工达40万吨 [3] 产业升级与科技赋能 - 72家加工企业构建产业集群 推进"精深加工链"发展 [3] - 引入中科院等科研力量 赋能古老品种焕发新生 [2] - 拥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个 6个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 [4] 市场拓展与物流网络 - 立体交通网络融入京津沈"一个半小时经济圈" 杂粮最快72小时可达欧洲 [3] - 2024年"双十一"期间"朝阳化石鸟牌小米"创京东平台每分钟267单销售纪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