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杨-米尔斯规范场
icon
搜索文档
莫言悼念杨振宁
南方都市报· 2025-10-24 14:24
杨振宁先生逝世与悼念活动 -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因病于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1] - 10月24日,杨振宁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现场人群排长队依次进入礼堂向遗体三鞠躬,遗体周围围满了各界敬送的花圈 [3] - 人们身着黑衣、佩戴白花,有的自带挽联、书法等交给现场工作人员,作家莫言手书短诗《悼杨振宁先生》表达悼念 [3][5] 杨振宁的成就与贡献 - 杨振宁是华人首位诺贝尔奖得主,因创立杨-米尔斯规范场、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等理论贡献而享誉世界 [8] - 他心系祖国,于2015年放弃美国国籍,对中国科教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8] 杨振宁与莫言的交往 - 2013年5月15日,杨振宁与莫言在北京大学展开了一场名为科学与文学的对话,时年91岁的杨振宁与莫言讨论爱迪生若来到现代最意想不到的将是手机 [6] - 对话结尾,莫言寄语青年学子青春万岁,杨振宁则寄语自强不息 [8] - 同年莫言被评为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杨振宁上场推介,莫言撰对联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粒子之微表达感谢 [8] - 莫言惊闻杨振宁先生仙逝,忆起与先生四次相见情景,书短句以寄哀思,落款为晚生 莫言 [6]
直击杨振宁告别仪式现场:人群排几列长队,有的自带挽联书法
南方都市报· 2025-10-24 11:48
事件概述 - 杨振宁先生遗体告别仪式于10月24日9时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举行 [1][3] - 现场人群排成长队依序进入礼堂向遗体三鞠躬 杨振宁先生遗体身边围满了各界敬送的花圈 [1] - 在场者身着黑衣佩戴白花 有的自带挽联书法等交给现场工作人员 [1] 人物背景 - 杨振宁先生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 [3] - 杨振宁先生因病于10月18日逝世 享年103岁 [3] - 他是华人首位诺奖得主 因创立杨-米尔斯规范场 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 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等理论贡献而享誉世界 [3] - 他心系祖国 于2015年放弃美国国籍 对中国科教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3]
追忆杨振宁:回国定居已超20年,为自家取名“归根居”
南方都市报· 2025-10-18 12:46
生平与教育背景 -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7岁时随父亲迁入清华园 [3] - 因抗战爆发后辗转西迁昆明,考入在当地临时办学的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3] - 上世纪40年代赴美国深造,博士毕业后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工作 [3] 主要科学成就 - 1954年与米尔斯共同提出“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被视为20世纪最重要的物理学突破之一 [3] - 1956年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宇称不守恒原理”,该论断很快被实验证实成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基础科学原理 [3] - 因以上贡献,与李政道于1957年被授予爱因斯坦科学奖,并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华人首位诺奖得主 [1][3] 国籍归属与报效祖国 - 1964年3月23日加入美国国籍,称当时做此决定“考虑了很久,是一个很痛苦的决定” [4] - 1971年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回到祖国访问,此后不断运用自身影响力促进中外人才交流与学术合作 [4] - 2003年81岁时落叶归根,回国定居清华园,并将居所命名为“归根居” [4] - 2015年4月1日放弃美国国籍,坦言身体里循环着“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