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修复

搜索文档
菲林格尔控制权变革:拆解治理困局的资本手术
证券时报网· 2025-06-05 22:39
控制权转让方案核心逻辑 - 交易核心目标为解决长期制约公司发展的治理痼疾,通过多家受让主体和差异化安排实现控制权重构 [1] - 安吉以清以25%持股比例入主并主导运营,三家金融机构合计受让27.22%股权但明确不谋求控制权 [2] - 董事会改组方案强化控制权分配:安吉以清掌控6席,原实控人保留1席,金融机构未获提名 [2] 股东权责与交易结构设计 - 原实控人丁福如持股降至19.56%并承诺不协助第三方争夺控制权,终结持续数年的控制权拉锯战 [2] - 安吉以清支付7.88元/股(溢价)获得治理主导权,三家机构以6.73元/股(折价10%)受让股权让渡决策权限 [3] - 锁仓机制分层:战略投资者锁定36个月(超法定要求),财务投资者锁定18个月(符合法规) [3][5] 治理危机与交易必要性 - 公司近年深陷治理危机:2024年报真实性遭董事长质疑,关联交易违规受罚,连续两年亏损 [4] - 结构化交易设计切断原股东历史纠葛,财务投资者以"沉默资本"角色提供流动性支持 [4] - 新实控人承诺保持独立性且一年内不调整主营业务,优先治理修复而非业务颠覆 [4] 政策环境与市场创新 - 交易符合证监会"并购六条"政策导向,支持通过重组提升产业集中度并体现监管包容度 [5] - 分层锁仓设计绑定产业资本长期投入,同时吸引财务资本注入化解股东矛盾 [5] - 三家财务投资者合计持股27.22%但未获董事席位,形成"积极而不越位"的治理制衡机制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