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icon
搜索文档
从耕地取土售卖被判刑看法治利剑守护绿水青山
人民日报· 2025-10-18 12:27
唯有高悬法治利剑,坚持严惩立场,才能让制度落实到位、进一步筑牢绿水青山的屏障。实践中,各地 畅通举报渠道,及时回应群众的民生关切,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中的问题; 司法机关综合运用刑事、民事、行政法律手段惩治环境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实行"全要素、全环节、全 链条"惩治和警示,达到充分保护生态环境、有力制裁侵权人的效果,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权益 和公众健康。 以案促治,方能标本兼治。个案判决并非终点,还要善于由一个案件办理推动一类问题的解决。针对个 案反映出来的日常监管存在盲区、行政执法协同机制存在疏漏等问题,司法机关通过制发高质量的检察 建议、司法建议,推动相关部门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实现从末端惩治向源头预防的延伸,在法治轨道 上求解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保的最大公约数。 守护绿水青山,还要着眼于全民法治意识、生态保护自觉的提升。现实中,不少环境资源类违法犯罪源 于法律意识淡薄,例如使用弹弓枪等非法行猎、未经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擅自砍伐自有山场林木等。 这启示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相关普法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和有力措施,提升宣传实效,营造全民尊法守 法良好氛围。当下,一些地方探索将审判庭"搬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