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

搜索文档
 四川交出生态环境整改答卷
 四川日报· 2025-10-31 16:07
四川已整改44755个突出生态环境问题。10月21日,省生态环境厅例行新闻发布会现场,一组数据格外 醒目,这是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实施10年以来,四川已整改完成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总数。数字背 后,都是对群众"蓝天碧水"期盼的回应,是全省生态环保工作从逐个破题到系统治理的缩影。 "如何提高督察质效、减轻工作负担,一直是我们的重点工作。"刘华太坦言,四川生态环境保护仍然存 在个别问题整改进度滞后、一些问题整改质量不高、个别问题整改后出现反弹等不足,将从去存量、防 增量、保质量三个方面发力,高质高效推动问题整改到位。 以问题整改推动产业绿色升级 近年来,四川持续将环保督察整改与产业绿色升级紧密结合,持续优化工业结构和运输体系,培育经济 增长新动能。 在产业结构方面,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罗明介绍,四川以问题整改推动砖瓦、玻璃等行业落后 产能淘汰。截至今年8月,全省已压减烧结砖瓦生产线670余条,限制类企业总数较2023年减少30%以 上。"十四五"以来,全省累计淘汰780余户企业落后设备,基本淘汰10蒸吨及以下工业燃煤锅炉。 与此同时,四川积极布局绿色低碳产业新赛道。今年上半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 ...
 “十四五”以来山东省累计转移粗钢产能2356万吨
 中国新闻网· 2025-10-31 08:03
"十四五"时期是山东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几组数据可以清晰印证"美 丽山东"的变化:2024年,山东PM2.5平均浓度35.5微克每立方米,比2020年改善23.2%;国控断面优良 水体比例79.1%,比2020年提升17个百分点…… 10月29日,在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主要负责人从多个方面解读山 东"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答卷。 治污减排纵深推进 近五年,生活在山东的人能明显感受到蓝天白云渐成朋友圈"常客"。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山东 PM2.5平均浓度29微克每立方米,全年有望保持在35微克每立方米以内,历史性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 标准。空气质量显著改善,得益于山东深入实施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侯翠荣表示,山东连续开展三轮"四减四增"行动,推动产业、能源、 交通运输等结构优化升级。"十四五"以来,该省累计转移粗钢产能2356万吨、压减焦化产能1039万吨, 粗钢产能沿海占比由不足25%提升至53%。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达1.34亿千瓦,历史性超越煤电。"据估 算,结构减排对全省PM2.5改善的直接贡献率超37% ...
 广西着力解决结构性长期性根源性问题
 中国环境报· 2025-10-30 09:09
韦韬强调,要锚定《广西2025—2026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聚焦关键 重点,全力打好大气污染防治"组合拳"。一要疏堵结合做好蔗叶离田综合利用和禁烧管控,着力解决离 田率低、焚烧率高的问题,加快培育和发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产业。二要关口前移做好烟花爆竹禁燃 限放管控,强化生产、经营销售、储存、运输、燃放等各环节全链条监管,守住不发生重度及以上污染 的底线。三要加快推进产业、能源和交通结构调整优化,严格落实国家和自治区产业政策等要求,坚决 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加 快高排放柴油货车淘汰更新。四要强化扬尘及餐饮油烟等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建筑工地和道路扬尘监 管,深入开展群众反映集中的餐饮油烟和露天烧烤扰民问题排查整治,既要保持城市"烟火气",更要保 障空气质量。五要全力抓好污染天气过程应对,坚持"早会商、早预警、早行动",层层压实责任、加强 统筹协调,力戒形式主义、不搞"一刀切",扎扎实实把各项工作做好,坚决打赢打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 治攻坚战。同时,要统筹抓好涉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和畜禽养殖污染排查整治、中央生态环保督 ...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84次主任会议举行 罗缵吉主持
 长沙晚报· 2025-10-25 09:45
会议研究了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议程、日程草案及专题讲座有关事项。 主任会议建议: 10月24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罗缵吉主持召开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84次主任会议。市人大常委会 副主任曹再兴、李平、李伟群、张能峰、王瑜珲、张白云、杨长江,秘书长缪晨光参加。市中级人民法 院院长李立新列席。 会议传达学习全省人大宣传工作会议精神。 会议听取了需提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和审查批准的有关报告和议案的汇报。 会议还听取了市委社会工作部关于长沙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开展人大代表反映社情民意办理 工作的情况说明;听取了市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关于2025年度办理与督办市人大代表建议工作情况的报 告;听取了市人大社会委关于检查安全生产"三法一条例两办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长沙市自动驾驶汽车发展条例(草案·二次审议 稿)》;审议《长沙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修正草案)》;听取和审议 市人民政府关于2025年市本级预算调整方案的报告;听取和审议市人大财经委关于2025年市本级预算调 整方案的审查报告;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优化营商环 ...
 绿满山海连东盟 共绘合作新图景——2025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在广西北海成功举办
 中国环境报· 2025-10-24 09:40
 论坛概况 - 2025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于10月21日-23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成功举办,主题为“共创绿色发展机遇,共筑繁荣美丽家园” [3][18] - 论坛聚焦2025年“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与《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战略及行动框架(2021-2025)》收官的双重意义 [3][18] - 中外代表近300人通过开幕式、高层对话、5场分论坛与国家联络员会议,构建“1+1+5+1”绿色对话网络 [6][21]   高层合作意向 -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提出三方面合作:深化绿色产业合作、推进生态科技创新合作、促进务实交流合作 [9][21] - 柬埔寨环境部代表表示将借论坛深化中柬合作,聚焦绿色基建、绿色金融及青年赋能 [9][23] - 泰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部代表呼吁东盟与中国协作应对跨境环境挑战,愿深化合作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9][23]   分论坛重点议题 - 五场分论坛议题包括:气候韧性城市、自贸区3.0版框架下绿色价值链、布氏鲸栖息地保护、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环境科技创新合作 [6][24] - 国家联络员会议总结过往合作成效,为新一期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战略框架擘画蓝图 [6][24]   边境生态合作成果 - 广西与越南边境四省建立的党委书记新春会晤机制已常态化运行10年,推动生态环境等领域务实合作 [10][28] - 2025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首次与越南农业与环境部签署《环境保护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10][28] - 中越在保护东黑冠长臂猿方面合作,该物种已繁衍至11群74只 [11][28] - 作为中越界河的归春河,通过50余名跨境河长定期巡河和自动化设备监测,水质常年保持Ⅰ类标准 [11][28]   广西生态基础 - 广西水质优良率达98.2%,柳州在全国地表水水质榜单上获得“五连冠” [12][31] - 自治区优良天数比率为97.1%,位列全国第六 [12][31] - 自治区生态质量综合指数稳居全国第二,拥有30余种全球濒危物种和4个国际重要湿地 [12][31]   能源转型进展 - 2021年起,广西新能源年均增速超40%,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七成,较全国平均水平高近10个百分点 [12][32] - 核电稳发超450万千瓦,新型储能蓄势320万千瓦,海上风电发电量破14亿千瓦时,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5万吨 [12][32] - 桂林阳朔漓江核心景区获国际“碳中和”认证,电动排筏替代燃油排筏 [13][32] - 南宁宾阳县7000户村民安装屋顶光伏,新能源装机150余万千瓦带活村集体收益 [13][32]   产业绿色转型 - 绿色制造体系累计新增105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1个绿色园区,绿色工厂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5% [13][33] - 重点行业低碳转型提速,钢铁、有色等行业能效标杆生产线占比43.3%,超全国平均水平 [13][33] - 作为中国重要糖业基地,构建9条糖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副产品利用率100%,循环经济产值破千亿元 [13][33]   具体项目与影响 - 漓江核心景区1200艘竹筏完成“油改电”,年减碳2493吨 [39] - 2024年,大河背村游客量超60万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从5年前1.2万元增至6.5万元 [39] - 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水上游览接待近600万人次,精华段游船游客量较2020年增长367% [39]   海洋生态合作 - 广西北部湾是我国近海唯一稳定的布氏鲸栖息地,通过环境DNA(eDNA)新技术成功监测布氏鲸等活动痕迹 [40][41] - 广西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常年超90%,海洋生态质量连续12年居全国前列 [40] - 论坛期间开展布氏鲸栖息地跨国协同保护对话,广西与东盟国家共享eDNA监测技术和栖息地保护方案 [5][41]   论坛历史与展望 - 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自2011年以来已成功举办14届,成为推动双方环境政策协同的重要平台 [43] - 2021年通过的合作框架及2023年的联合倡议,将生态环境作为重点研究领域,双方在环境科技领域开展了联合研究等务实合作 [43]
 新泰市召开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
 齐鲁晚报网· 2025-10-23 22:31
二是强化系统施策,扎实推进水环境治理。持续开展河流断面巡查和加密监测,累计排查河段8000余公 里;实施新汶污水处理厂提标扩规工程、清源水务二沉池改造工程;在柴汶河谷里段、楼德段实施增殖 放流,共投入滤食性鱼苗30余万尾,持续涵养水质;在谷里大桥、城东大桥、石莱镇南大桥建设地表水 自动监测站3座;对全市745个完成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432个完成农村环境整治的行政村开展农村 黑臭水体全面排查。 10月23日,新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泰安市生态环境局新泰分局相关负责同志 介绍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记者提问环节中,各媒体记者围绕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企业环保绩 效创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方面进行了提问,泰安市生态环境局新泰分局相关负责人就有关情况作出 详细解答。 据介绍,今年1-10月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74,同比改善3.61%;PM2.5平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 米,同比改善8.33%,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3.7%;市控及以上考核断面水质均稳定达标;重点建设用地 安全利用率保持100%;提前完成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挥发性有机物的"十四五"减排目标任务。泰安市 生态环境局新泰分局坚持多 ...
 大国五年丨“十四五”,改变你我生活
 新华社· 2025-10-23 09:54
 民生服务与基础设施 - 建设551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服务超过1.25亿居民 [7] - 超过95%的行政村实现快递直达,物流从田间到餐桌更加畅通 [7] - 全国养老机构和设施达到40.6万个,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24万户 [13] - 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4万多个,惠及4000多万户、1.1亿人,加装电梯12.9万部,增设停车位340多万个 [32] - 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改造安置住房1100多万套(间),惠及3000多万群众 [30] - 累计销售新建商品住宅面积约50亿平方米 [30]   医疗健康与社会保障 -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总数达到125个,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4亿多人次 [11] - 402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11] - 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较“十二五”时期每5年增长1岁 [13]   消费市场与商业发展 - 消费市场规模稳居全球第二,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达到46.1% [9] - 服务消费保持较快增长,新型消费蓬勃发展,新业态新场景丰富多样 [9]   教育体系与人才培养 - 义务教育全国2895个县域实现基本均衡,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9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0.8% [15] - 高等教育累计向社会输送5500万人才,职业教育供给现代产业70%以上新增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17] - 高校获得75%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 [17]   科技创新与高端制造 - 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超95%,上市国产创新药是“十三五”时期的2.8倍 [24] - C919大飞机安全运送旅客超过300万人次,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接待中外旅客超过53万人次 [24][25] - 单台大型风电机组每转一圈可满足一个三口之家一天用电 [25]   粮食安全与农业生产 - 2024年全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粮食生产实现“21连丰” [22] - 人均粮食占有量达500公斤,谷物、肉类、花生、蔬菜、茶叶、水果等产量位居世界首位 [22] - “十四五”支持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6亿亩,累计已建成超过10亿亩高标准农田 [23]   文化体育与公共服务 - 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48个、群众文化机构近4.4万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4万多个,公共文化服务实现云端化 [27] - 成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大国,电视大屏用户超10亿,网络视听用户达10.9亿,“村超”、“村歌”等群众文化活动活跃 [28]   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 - 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下降至29.3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达87.2%,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超90% [19] - “十四五”淘汰高排放车辆近2000万辆,全国2573个河湖水体列入国家清单,推出94个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21] - 打造“口袋公园”1.8万多个 [32]
 马明龙调研推进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及大运河保护工作时强调 强化“四铁”作风确保整改成果长效化 更好发挥大运河文化、生态和经济价值
 镇江日报· 2025-10-22 08:09
镇江古运河上段二期整治提升项目旨在提升运河整体功能与风貌,打造兼具生态、文化与休闲价值 的城市滨水空间。马明龙现场察看设计效果图和周边环境,指出城市更新改造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多 听取社会各界尤其是当地生活群众的意见建议,确保工程项目能够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的检验。 马明龙强调,要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决把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彻底整改到位, 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有序开展各类整改整治,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改善。更大力 度推进大运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统筹抓好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和文 旅融合发展,更好发挥大运河的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镇江新实践提供 强劲动力。 市领导王文生、王成明、黄春年参加有关活动。(记者 胡建伟) 在丹阳经开区晓星村排泥场问题整改现场,马明龙察看了解不同地块整改情况,要求依法依规严肃 查处违法行为,坚决把问题整改到位,指出必须深刻警醒、引以为戒,进一步加强建章立制,从源头上 坚决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同时加强对大运河周边环境的督察,做到防患于未然。 京口区谏壁中心岛地块存在废弃集装箱、建筑垃圾无序堆放情况,整体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绿色低碳转型步伐稳健,美丽中国铺展新画卷
 央广网· 2025-10-21 13:36
 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与战略 - 国家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1] -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1] - 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构建综合治理新体系 [2]   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成果 - 南通将长江岸线港口码头改造为体育公园,实现生态修复与公共服务衔接 [1] - 长江保护法施行,推进化工企业关改搬转,长江干流连续五年保持Ⅱ类水质 [2] - 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形成共识,化工围江问题基本解决,十年禁渔深入推进 [2]   环境污染治理进展 - 全国11.2亿千瓦煤电机组和9.5亿吨粗钢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3] - 脱硫脱硝装置效率达到95%以上 [3] - 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比2020年下降16.3%,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首次超过90% [3]   可再生能源发展 - 构建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有1度来自可再生能源 [4] - 库布齐沙漠基地首个千万千瓦级特高压外送基地全面开工建设 [4] - 规划建设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光基地,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4]   新能源产业链与全球贡献 - 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5] - 出口风电光伏产品累计为其他国家减少碳排放约41亿吨 [5] - 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贡献中国力量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