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法治文化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法治经纬|与法相伴山水间——浙江舟山以“普法+文旅”融合推动自然资源法治宣传阵地建设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28 09:45
普法模式创新 - 浙江省舟山市立足自然资源和文旅资源 探索“沉浸式普法”新模式 实现“法旅”融合双向赋能 [1] - 该模式形成法治教育、生态保护、科普文旅一体推进的生动实践 为自然资源法治文化建设提供可复制的“舟山样本” [1] 普法场景构建 - 2023年建成的长岗山省级普法阵地以森林公园与绿道为载体 充分利用7000平方米生态空间构建“步步见法、处处学法”的立体普法网络 [5] - 绿道沿线设置“法治长廊”作为普法主轴线 通过法治标识、动态屏与主题橱窗系统展示宪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等法律法规 [6] - 在草坪、步道、坡地等不同区域设置立体普法载体 如地质灾害示意图、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展示、森林防火趣味漫画 将法律知识转化为具象化生活场景 [6] 科普与法治融合 - 构建以森林生态科普馆、海洋鸟类科普展示馆为核心的“科普+法治”双驱动平台 深度融合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法治教育 [9] - 森林生态科普馆陈列200余件本地动植物标本 设有互动体验区、360°环幕系统及珍稀鸟类标本 吸引访客目光 [10] - 科普馆内特设普法读物角 摆放《自然资源管理法律法规汇编》等专业书籍及宣传手册 并循环播放普法宣传视频 [10] 普法活动与成效 - 以主题日活动为抓手 在国家宪法日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在世界地球日开展地质科普讲座及防灾减灾演练 在森林消防宣传日普及防火法规 [12] - 通过招募志愿者参与森林巡护、物种监测、普法宣传等实践活动 将“学法”与“用法”有机结合 形成全民普法氛围 [12] - 创新实践推动长岗山森林公园连续三年实现“零火灾、零盗伐” 并带动沿线社区共建“法治生态圈” 促进旅游经济与法治文明协同发展 [14] - 普法阵地搭建政府与公众沟通桥梁 收集群众法律需求 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实现法治宣教从“灌输式”向“浸润式”转型 [14]
【西安】建成村(社区)法治宣传阵地3100余处
陕西日报· 2025-09-23 08:41
普法工作系统性变革 - 通过构建协同机制、精准供给内容、创新传播载体、深化治理融合推动普法工作从全覆盖向深融入转变 [1] - 推进一地一品法治文化提升工程、百花齐放网络普法创新工程及万屏联动社会宣传点亮工程 [1] - 建成雁塔法治公园、天鹅湖法治文化广场、兴庆宫法治文化角等一批法治文化阵地 [1] 普法基础设施与覆盖网络 - 全市已建成规模化法治文化主题公园32个、镇(街道)普法宣传阵地172个、村(社区)法治宣传阵地3100余处 [1] - 在全市地铁、公交、商业综合体等场所设置2.3万块法治宣传屏常态化播放内容构建15分钟普法圈 [1] - 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每年接待群众超过30万人次 [1] 新媒体普法矩阵与内容产出 - 依托报、网、端、微全媒体普法矩阵打造指尖上的普法课堂 [1] - 累计开展普法直播220次制作普法短视频微动漫等500余个 [1] - 打造小布说法普法帮帮团等新媒体普法品牌 [1] 分众化精准普法模式 - 聚焦重点内容、重点对象、重点领域打造分众化普法模式 [2] - 建立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四个一制度推动1796名法治副校长开展活动1.2万场次 [2] - 创新推出普法凉亭大树下的法治课堂等载体结合戏曲下乡网格治理开展惠民普法活动6000余场次 [2] 专项普法活动规模 - 紧扣宪法宣传周等重大节点累计开展宪法宣传2200余场次民法典宣传4500余场 [2] - 针对老年人妇女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农民工等关键群体分层分类举办专项普法宣传活动 [2] - 聚焦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领域开展主题普法活动3.6万场次 [2] 党政机关与企事业单位普法 - 全市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组织相关人员参与旁听庭审法治培训等活动5000余场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