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流动性偏好理论
icon
搜索文档
为啥利息降更爱存钱?2025年63.8%人选储蓄,风险焦虑是关键!
搜狐财经· 2025-08-31 10:42
储蓄增长数据 - 2025年7月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8.7% [1] - 住户存款单月增加9.66万亿元 创同期历史新高 [1] 居民储蓄行为 - 63.8%居民倾向于"更多储蓄" 较上季度上升1.5个百分点 [3] - 仅23.3%居民愿意"更多消费" [3] - 预防性储蓄率攀升至39.2% [5] - 消费倾向指数降至61.4 为六年新低 [5] 收入与就业状况 - 收入感受指数为45.0% 较上季下降1.2个百分点 [3] - 20.1%居民认为收入"减少" [3] - 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3% [5] - 科技企业招聘AI工程师等人才 传统制造业面临转型压力 [5] 货币政策环境 - 央行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引导金融市场利率下行 [1][6] - 2025年多次下调政策利率及结构性工具利率 [6] 投资偏好变化 - 34.8%居民选择银行非保本理财 [6] - 24.7%居民选择基金信托产品 [6] - 仅16.3%居民选择股票投资 [6] - 资金从资本市场回流银行体系 [6] 国际经验比较 - 日本居民股票和基金配置比例从24.6%降至6.3% [6] - 日本活期存款占比从2000年46.2%升至2020年65.5% [7] - 中国定期存款利率持续下行 储户转向流动性更高的活期存款 [7] 资产配置策略 - 低利率环境下资产配置从"追求收益"转向"控制风险" [8] - 保持3-6个月家庭生活开支作为高流动性储备 [9] - 仅9.8%居民选择非消费型保险 [9] - 政策支持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和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 [9]
利率期限结构研究:理论与现状
中银国际· 2025-08-25 16:1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利率期限结构由流动性偏好、理性预期和期限偏好三方面效应综合决定,美、日利率期限结构一般符合理性预期理论,特殊条件下期限偏好理论有解释力,短端收益率“见底”时由长期收益率主导曲线形态 [3][13][21] - 2024 年底以来我国利率期限结构出现少见“牛平”,与通胀预期走平及机构投资者期限偏好有关,当前适合分别分析长、短端收益率定价,短端看政策预期、长端看房地产周期 [3][22][25] - 我国利率期限结构进一步平坦化难度大,可能缓慢陡峭化,“反内卷”效果决定陡峭化幅度,房地产景气、“反内卷”与名义经济增长相互依存,曲线陡峭化条件在积累 [3][84][8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利率期限结构理论概述 - 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假说有流动性偏好、理性预期、市场分割和期限偏好理论,利率期限结构由三方面效应综合决定,流动性偏好效应解释收益率曲线右上倾斜,理性预期效应解释长短期收益率同向变动及“牛陡”“熊平”模式,期限偏好效应解释长短期收益率走势分化 [10][13][3] 2 美、日利率期限结构历史经验 - 美债收益率曲线基本在“牛陡”和“熊平”间切换,特殊时段有“格林斯潘之谜”和“零利率”阶段,日本国债收益率曲线短端长期趋近 0,长期收益率主导曲线形态,一般变化符合理性预期理论,特殊条件下期限偏好理论有解释力 [14][18][21] 3 我国利率期限结构的变动 3.1 近年来我国利率期限结构的变动 - 我国利率期限结构一般符合理性预期理论,2024 年底以来经历少见“牛平”,或与通胀预期走平及投资者期限偏好有关 [22][25] 3.2 理性预期角度看我国利率期限结构 - 我国经济增长强于美、日“零利率”时,短期利率下限更高,2025 年上半年短期国债收益率可能阶段性“见底”,长期收益率受通胀预期走平影响 [26][27] 3.3 期限偏好角度看我国利率期限结构 - 我国利率期限结构平坦化与保险、银行等机构投资者期限偏好有关,保险机构持债份额上升,商业银行净息差低于不良贷款率,长债和超长债收益率有下行压力 [31][33][34] 4 我国利率期限结构的变动模式分析 - 当前适合分别分析长、短端收益率定价,短端收益率看政策预期、长端收益率看房地产周期,短端国债收益率对长端影响弱化,1 年期国债收益率反映政策预期,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与房地产周期关系强化 [39][41][45] 5 “反内卷”与利率期限结构 5.1 我国利率期限结构的变动前景 - 我国利率期限结构进一步平坦化难度大,银行缺乏压低长期收益率意愿,转向“牛陡”或“熊陡”需基本面配合,“熊陡”需房地产市场景气好转,“牛陡”需经济基本面修复放缓及央行降息 [49][50][51] 5.2 “反内卷”与利率期限结构陡峭化 - 我国 PPI 连续下滑、CPI 涨幅稳定,下游物价支持“反内卷”提质稳价,“反内卷”带动调价预期需流动性配合,其兑现效果与外贸、房地产有关,“反内卷”与利率期限结构陡峭化更相容 [52][54][56] 5.3 名义经济增长、“反内卷”与房地产景气 -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弱影响“反内卷”效果,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但弹性不强,家庭部门杠杆率趋于稳定,居民贷款增长由名义 GDP 增长决定,三者相互依存,曲线陡峭化条件在积累 [63][68][72] 6 结论与展望 - 总结前文观点,我国利率期限结构平坦化有合理性和惯性,进一步平坦化难度大,下一阶段可能缓慢陡峭化 [83][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