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出资人持股比例要求
icon
搜索文档
中行获批受让中银消金股权 距主要出资人要求仍差“临门一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1 13:17
股权变动与监管要求 - 中国银行受让深圳市博德创新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3.558%股权和北京红杉盛远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持有的1.617%股权,持股比例上升至47.98% [1] - 上海监管局要求中银消金加强股权管理并优化股权结构,但中国银行仍未满足《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对主要出资人持股不低于50%的要求 [1][3] - 《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将主要出资人最低持股比例从30%提高至50%,旨在促进大股东更积极支持公司发展并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3][4] 股权结构演变 - 中银消金成立于2010年,初始注册资本5亿元,中国银行持股51%,2015年引入新股东后注册资本增至8.89亿元,2019年增资至15.14亿元 [2] - 截至2024年末,中银消金实收资本15.14亿元,中国银行直接持股42.80%,通过中银信用卡(国际)有限公司间接持股13.23%,合计控股56.03% [2] - 股权转让前,中银消金股东包括中国银行(42.80%)、百联集团(22.08%)、陆金发(13.44%)、中银卡司(13.23%)、博德创新(5.81%)和红杉盛远(2.64%) [2] 财务表现与资产质量 - 2025年上半年,中银消金营业收入36.81亿元(同比+2.8%),净利润1.5亿元(去年同期亏损3.06亿元) [6] - 2022-2024年净利润持续下滑,分别为6.32亿元、5.37亿元、0.6亿元,主要因资产质量承压和信用减值损失增加 [7] - 2024年核销不良贷款70.09亿元,并挂牌转让不良贷款本金72.16亿元,2025年持续处置不良资产 [7] 业务模式转型 - 中银消金从线下为主转向线上线下融合、线上为主模式,2022-2024年线上业务余额占比从52.24%提升至72.84%,线上放款金额占比从84.4%增至93.72% [7][8] - 线上业务包括与互联网平台合作的"中银消费钱包"(额度5万以内)和自营产品"好客贷"(最高20万元),后者为与中国银行联动的重点产品 [8] - 线下业务通过24家区域中心拓展,产品含综合信用贷及乐享贷,但2024年因客群还款能力弱化,资产质量下行,公司推进客群结构优化 [9] 合作与资源整合 - 线上合营业务与蚂蚁、美团等平台合作,并引入融担模式,自营业务通过开放获客和控股股东资源挖掘提升投放规模 [8] - 线下业务通过拓展低风险客群和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改善结构,应对宏观经济环境影响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