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深度表格数据表示学习
icon
搜索文档
一文读懂深度表格数据表示学习 | 南京大学
量子位· 2025-06-25 08:33
表格数据在AI应用中的重要性 - 表格数据在金融、医疗健康、教育、推荐系统及科学研究领域广泛应用[1] - 表格数据本质上是一种结构化的信息表示方式 在组织与表达复杂数据关系方面具有天然优势[3] 深度神经网络在表格数据建模中的发展 - 深度神经网络(DNN)凭借其强大的表示学习能力 在表格数据建模上展现出潜力[2] - DNN在表格数据相关应用中已取得显著进展 如点击率预测、异常检测、推荐系统与时间序列预测等[6] - 现代深度学习方法在多个方面的改进 推动了DNN在表格数据建模中的复兴 其性能已逐步接近甚至超过传统树模型[6] 表格表示学习方法分类 - 现有方法按泛化能力划分为三大类:专用模型(Specialized)、可迁移模型(Transferable)和通用模型(General)[2] - 专用方法是最早提出、使用最广泛的一类方法 围绕如何从特征层面和样本层面获得高质量表示展开讨论[9] - 可迁移方法基于预训练模型进行学习 能够提升学习效率并降低对算力资源和数据规模的依赖[12] - 通用模型是在可迁移模型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将预训练表格模型的泛化能力扩展到多种异构的下游表格任务中[19] 表格数据建模的核心挑战 - 表格数据通常具有属性类型异质性 包含数值型、类别型或混合型等多种数据类型[4] - 表格数据面临测量噪声、缺失值、异常值、数据不准确以及隐私保护等问题 这些因素加大建模复杂性[4] - 表格数据缺乏空间或序列结构 使得传统深度学习架构难以直接适用[24] - 表格数据对不完整或错误的记录更加敏感 缺失值可能引入显著偏差 严重影响模型预测效果[25] - 许多表格数据集中存在类别分布不均的问题 尤其在分类任务中某些类别样本数量远少于其他类别[27] 表格数据建模的评估方法 - 单任务评估中分类任务常用准确率或错误率 回归任务常用均方误差(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33] - 多任务评估早期主要依赖"平均排名"方法 常结合"临界差异比较"一起使用[34] - 近期研究提出更多多样化的评估指标 如算术平均指标、移位几何均值(SGM)误差等[35] - 基准测试应涵盖不同规模的数据集 包括样本量和特征数量较大的数据集以及较小规模的数据集[36] - 带语义的benchmark开始关注结合任务相关的元信息或整合属性名称 如UniTabE、OpenTabs等数据集[38] 模型选择与性能评估 - 模型选择通常在验证集上进行 包含超参数调优和提前停止两部分[41] - 为评估模型的泛化能力 常采用独立的训练/验证/测试集划分 典型比例为64%/16%/20%[42] - 近期研究表明基于固定验证集的超参数调优不够稳定 易导致对验证集过拟合[43] - 对于小规模数据集 已有多种替代评估策略 如重新打乱数据划分可提升泛化性能[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