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地球

搜索文档
温室地球时期气候如何变化?近1.4亿年前牡蛎化石研究揭秘
环球网资讯· 2025-05-03 10:44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研究聚焦约1.4亿年前温室地球时期的海洋表层温度变化及极地冰川存在性,为全球变暖趋势提供历史镜鉴 [1] - 突破传统认知,揭示温室地球气候的复杂性与多变性,为理解气候演化和预测未来生态提供新视角 [2] 研究方法与发现 - 通过青藏高原早白垩世(1.398亿-1.329亿年前)的4件牡蛎化石重构海洋温度季节性波动,发现显著温差(冬夏温差10℃-15℃)及冰盖周期性消融现象 [1][8] - 采用双壳类化石生长纹层分析技术(如氧同位素、锶同位素),结合全球气候模型验证数据可靠性 [6][8] - 发现淡水以季节性冰盖融水形式注入海洋,类似现代格陵兰冰盖夏季消融模式 [8] 气候模型与机制 - 模拟显示早白垩世降温事件中,南半球中纬度季节性温差幅度与现今同纬度区域相似 [8] - 推测短暂冰川活动由巴拉那-伊腾德卡火山负反馈与地球轨道周期变化共同驱动 [10] - 早白垩世大陆冰盖体积或达现今南极冰盖一半(约1650万立方千米) [12] 学术贡献与影响 - 成果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由中科院青藏高原所联合德、英、马达加斯加机构完成 [4] - 提出气候系统非线性特征,即温室气体浓度升高可能加剧季节差异而非均匀升温 [9] - 近3年团队在国际期刊持续发表里程碑式成果,推动地球系统科学前沿研究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