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溶酶体离子稳态
icon
搜索文档
青年博士的科研路:在深耕中凝练方向 在思辨中突破桎梏
环球网资讯· 2025-05-04 22:04
文章核心观点 良渚实验室徐浩新教授团队发表最新研究成果,两名青年博士诠释科研探索与成长,体现实验室科研生态的重要性及科研态度和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2][5] 研究成果 - 良渚实验室徐浩新教授团队4月在《细胞》发表成果,发现铁死亡关键靶点蛋白SLC7A11是溶酶体慢速氢离子泄漏/释放通路的分子基础,介导溶酶体H+外排维持酸性稳态,调控溶酶体降解、细胞铁死亡和帕金森病病理进程 [1] - 良渚实验室2022级博士生周南与2024级博士生陈静芝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1] 周南相关情况 - 研究方向为溶酶体离子稳态和生理调控,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多期刊发表论文 [2] - 认为良渚实验室开放包容、交叉创新的科研环境让研究获得养分,学术论坛和研讨会拓宽研究维度、启发审视核心命题 [2] - 研究初衷是找到H+泄露通道弥补空白,初期课题陷入测不到电流困境 [2] - 在教授和老师指导鼓励下开创荧光成像创新方案,观察到与已发表研究不同现象时谨慎设计对照实验,获审稿人高度评价 [4] 陈静芝相关情况 - 研究方向为溶酶体离子通道/转运蛋白的具体机制与细胞功能调控 [4] - 2022年6月进入团队,感受实验室浓厚科研氛围与高端科研环境,实验室与医院合作获帕金森病队列资源,支持团队跨越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的鸿沟 [4] - 认为做科研需有发现“美”的眼睛,确立稳定可重复实验现象,做严谨诚信科研,还需培养多种能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