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演技类综艺话题与价值失衡
icon
搜索文档
演技综艺,失去演技
36氪· 2025-04-30 08:29
演技类综艺现状 - 当前演技类综艺与"演技"关联度极低,节目规模缩小且内容质量滑坡,《无限超越班3》成为热播"独苗"但演员表现引发争议 [3] - 节目内容从专业表演转向量产热搜话题和导师表情包,如《演员请就位3》中杨子饰演西门庆引发负面讨论 [3][8] - 豆瓣数据显示非话题性节目如《一拍即合的我们》评分人数仅3000+,《演员的品格》评分人数仅6000+(截至2025年4月) [5] 历史对比与价值变迁 - 早期演技综艺如《演员的诞生》兼具话题性与专业度,涌现宋丹丹、黄璐、秦昊等实力派演员的高光时刻 [1][8] - 节目曾推动演员职业发展,如周一围通过节目获得《上阳赋》主演机会,谢可寅实现从偶像到演员的转型 [9][10] - 当前节目陷入套路化:新人沿用"努力不被看见"叙事,绯闻艺人强化"面对差评"人设,缺乏创新吸引力 [8][14] 市场环境与行业影响 - 内娱电视剧发行量从2019年752部锐减至2024年281部,演员机会减少导致演综翻红功能失效 [12] - 导师阵容重复化现象显著,章子怡、李诚儒等频繁跨节目出现,但教学环节与真实演员需求割裂 [7][14] - 节目选角转向跨界艺人(如傅首尔)和争议网红(如刘梓晨),但转化率低下且加剧口碑危机 [10][12] 观众反馈与社会评价 - 豆瓣评论反映观众将演技综艺视为"搞笑综艺",认为"好笑"是节目价值缺失的遮羞布 [15] - 话题艺人如赵樱子、纪凌尘与负面标签深度绑定,未能通过节目建立专业演员形象 [14] - 行业观察指出演综已从"神仙打架"的审美导向沦为内娱生态的荒谬切面,引发对专业性的质疑 [19][22] 发展历程与行业映射 - 节目历史可追溯至《一年级·毕业季》,虞书欣等参演者后期成功验证早期选人眼光 [18][19] - 2017-2019年演综黄金期契合粉丝经济转型,实现流量与演技派的双向赋能 [19] - 当前节目陷入"制造话题-口碑下滑-招商困难"的恶性循环,短剧演员亦未能借机跃升长剧市场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