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燕国早期都城
icon
搜索文档
“太保墉燕”琉璃河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09 06:49
琉璃河遗址的考古发现与意义 - 遗址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1.5公里,发现了1座商周古城址和200多座西周墓[13] - 出土大批带有“燕侯”或“太保”铭文的周初青铜器,为确认燕国早期都城提供了宝贵资料[13] - 1973年首次正式发掘出土重达41.5公斤、高62厘米的堇鼎,是北京地区发现的最大青铜器[13] - 1986年发现第1193号大墓,出土各类随葬品200多件,包括礼器、兵器、车马器等[13] - 2021年新勘探出各类型遗迹数百处,首次在城内发现等级较高的成规模夯土建筑基址[20] 北京建城史的确认 - 1990年北京市文物局公布考古发现,推断北京已有3035年建城史[14] - 关键证据来自堇鼎、克盉、克罍三件带铭文青铜器,铭文记载了周王册封召公为燕侯的事实[14] - 克盉、克罍铭文“令克侯于匽”与《史记》记载相互印证,确认燕国初封址在北京[14] - 经天文学家计算,周武王十一年伐纣为公元前1045年,据此确定北京建城起始年[15] - 考古发现将北京建城史从金代(五朝古都之说)提前至西周,确认建城史超三千年[14][15] 遗址保护与博物馆建设 - 1995年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竣工开馆,占地近40亩,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展陈面积1239平方米[18] - 博物馆展出文物1000余件,原地保留4座古燕国贵族墓及车马坑[18] - 2001年对10座墓葬进行开放式考古发掘,吸引市民参观,博物馆推出文物修复开放区等活动[18] - 2021年博物馆与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等整合组建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形成一馆三址格局[18] - 1988年国务院将琉璃河遗址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 遗址公园规划与发展 - 2011年筹建“商周大遗址保护公园”被列为市人大会议议案[20] - 2018年遗址核心保护区近2000名村民启动搬迁,为建考古公园腾退空间[20] - 2021年发布《琉璃河遗址保护规划(2020年-2035年)》,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从7.1平方公里增至11.6平方公里[20] - 规划建设琉璃河考古遗址公园,具有科研、教育、游憩功能[20] - 琉璃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规划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复,正在进行建设[20] 近期考古进展与认可 - 近年来新发现刻有“太保墉燕”铭文的青铜卣、兽面形铜饰、炭化植物种子等遗存[20] - 已建立科学完备的考古信息系统,对核心区和墓葬区开展大面积区域调查和系统勘探[20] - 新发现进一步厘清了城址区的空间结构,印证“周初封燕”史实[20] - 2024年琉璃河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 - 持续考古发现使北京“城之源”的轮廓更加清晰[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