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拥军

搜索文档
“随身携带汽油,危急时先烧密码本”(时空对话)
人民日报· 2025-05-26 06:32
图①:焦克明年轻时的照片。 受访者供图 图②:焦克明敬礼。 孙豪杰摄 制图:汪哲平 阳光透过纱帘洒在江西省人民医院的休养病房里,98岁的焦克明颤巍巍地抚过桌子上的纪念章和老照 片,仿佛将时光拉回80多年前的烽火岁月。 "这是我第一次穿上军装照的……"他指着照片,声音陡然清晰。 焦克明1927年出生于河北河间李家安村,这里位于平大、沧保等公路交通干线的交会处,抗日战争时期 是日军深入冀中腹地的重要据点之一。1944年,焦克明投身革命,在冀中军区从事电报传译和机要工 作。 机要员有多重要? "我们是首长的'眼睛',译错一个字,仗就可能打输" 焦克明对童年的回忆,是村子地下四通八达的地道。 "鬼子进村'扫荡',我们就躲进地道里,我家的地道就有4个口,有的在筐下面,有的在柴火下面。"焦 克明回忆道,这些地道可以通到村外的田地里。 1944年,年仅17岁的他参加了八路军,被组织安排到河北的抗日学校工作,担任小学校长。 "我教孩子们首先要保护好自己,对于外面来的这些强盗,成年以后,一定要反抗,要消灭他们。"焦克 明说。1945年,为了适应抗日战争形势的变化,他被分配到冀中军区第九军分区机要科,投入到紧张的 机要译电工作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