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
icon
搜索文档
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新标将至:离子色谱与GC-MS技术双剑合璧助力精准监测
仪器信息网· 2025-07-31 11:56
生态环境标准实施 - 2025年8月1日将实施两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HJ 1413-2025与HJ 1414-2025,首次规范离子色谱与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颗粒物中左旋葡聚糖、甘露聚糖和半乳聚糖 [1] - 两项标准分别以离子色谱(I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为核心检测手段,为大气颗粒物中生物质燃烧标志物的精准测定提供标准化技术路径 [1] - 标准的实施将显著提升我国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的科学性与精细化水平 [1] 离子色谱法(HJ 1413-2025) - 该方法通过水超声提取颗粒物样品中的糖类,经净化柱净化后,用离子色谱柱分离和安培检测器检测 [2] - 技术特点包括检出限分别为左旋葡聚糖0.09 mg、甘露聚糖0.08 mg、半乳聚糖0.08 mg,测定下限分别为0.36 mg、0.32 mg、0.32 mg [3] - 适用于常规环境空气及污染源颗粒物中糖类物质的检测,操作简便且分析效率高 [4] 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法(HJ 1414-2025) - 该方法采用衍生化-GC-MS联用技术,通过超声波提取或加压流体萃取,衍生后使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和检测 [5] - 超痕量检出能力显著,左旋葡聚糖检出限为0.02 mg,甘露聚糖为0.01 mg,半乳聚糖为0.007 mg,较离子色谱法降低1-2个数量级 [7] - 适用于低污染环境下的颗粒物来源解析,为低浓度糖类信号的精准捕捉提供技术支撑 [8] 技术协同与行业影响 - 两项标准的实施将推动环境监测技术向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标准化方向发展,提升全国监测数据的可比性 [9] - 精准的生物质燃烧源解析结果可为地方政府制定减排政策(如秸秆禁烧管控、清洁能源替代)提供科学依据 [9] - 仪器信息网计划于2025年9月4-5日召开"第十届色谱网络会议",聚焦色谱领域最新技术和应用 [10]
4项环境空气颗粒物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发布,8月1日实施!
仪器信息网· 2025-07-09 14:43
生态环境部发布4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 - 生态环境部批准发布4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规范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工作,2025年8月1日起实施 [3] - 标准涉及开放源扬尘采样、滤膜自动称量、离子色谱法及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糖类物质 [2][3] 《环境空气 颗粒物来源解析 开放源扬尘采样技术规范》(HJ 1411-2025) - 首次发布,适用于土壤扬尘、道路扬尘、施工扬尘、堆场扬尘及混合扬尘的采样 [4] - 主要起草单位包括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南开大学等5家机构 [4] 《环境空气 颗粒物来源解析 颗粒物滤膜自动称量技术规范》(HJ 1412-2025) - 首次发布,规定滤膜自动称量的操作规范、校准核查及质量控制要求 [6][8] - 起草单位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与辽宁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7] 《环境空气 颗粒物来源解析 离子色谱法测定颗粒物中糖类物质》(HJ 1413-2025) - 首次发布,测定左旋葡聚糖、甘露聚糖和半乳聚糖,检出限为0.09 mg-0.08 mg(试样体积10.0 mL) [10][12][13] - 采样体积24 m³时,方法检出限为0.004 mg/m³,测定下限0.016 mg/m³ [13] 《环境空气 颗粒物来源解析 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颗粒物中糖类物质》(HJ 1414-2025) - 首次发布,采用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法,检出限低至0.02 mg-0.007 mg(试样体积1.0 mL) [15][17][18] - 采样体积24 m³时,检出限达0.0008 µg/m³-0.0004 µg/m³,灵敏度显著提升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