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市场欺诈

搜索文档
非洲翠爆火 警惕“B+C”翡翠鱼目混珠
消费日报网· 2025-08-15 11:13
非洲翠市场热度与消费者认知 - 非洲翠作为产自非洲南部巴伯顿·玛空瓦山脉的石英质玉石 因外观与翡翠相似且价格亲民 迅速成为珠宝市场的"翡翠平替"热门商品 [1] - 线上直播间通过"厂家直销"和"高性价比"话术推广非洲翠 吸引大量消费者关注 [1] "B+C"翡翠假冒非洲翠的行业乱象 - 不良商家将经过酸洗、注胶、染色处理的"B+C"翡翠冒充非洲翠销售 利用消费者对非洲翠实物不了解的认知缺口进行欺诈 [1][2] - "B+C"翡翠选用品质较差的天然翡翠或石英岩玉 通过化学加工改变色彩、种水和光泽 使其外观接近高档天然翡翠 [3] - 该类假冒品颜色过于艳丽均匀 缺乏天然色彩过渡层次感 透光观察可见内部结构破坏呈现"蜘蛛网"状酸蚀纹 表面呈树脂光泽而非玻璃光泽 [3] 价格差异与市场透明度 - 同款"高冰飘花"手镯中 天然翡翠售价在大几千元至万元以上 非洲翠价格在千元以上 而"B+C"仿制品批发价仅几十元甚至十几元 [4] - 互联网普及使珠宝行业价格透明度提升 消费者可查询公盘原石成交价 低价销售高档翠玉的行为需高度警惕 [4] 产品安全与经济价值风险 - "B+C"翡翠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强酸腐蚀并添加有害化学物质 长期佩戴可能导致有害物质经皮肤渗透 引发红肿瘙痒等过敏反应 [5] - 该类产品因化学处理导致结构破坏 质地变脆易断裂变色 毫无收藏价值和保值能力 消费者高价购入将面临重大经济损失 [5] 法律定性与企业合规要求 - 将"B+C"翡翠冒充非洲翠销售属于民事欺诈行为 消费者可主张撤销合同并索赔 市场监管部门可对商家处以警告、罚款乃至吊销执照等行政处罚 [7] - 销售金额达5万元以上即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 最高可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0%-200%罚金 金额越高刑罚越严厉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