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研究
icon
搜索文档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丨30多年接力,他们用“生态之眼”揭示青藏高原的秘密
新华社· 2025-05-25 18:38
研究机构与团队建设 - 兰州大学于1992年建立甘南草原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2021年升级为国家站[3] - 研究站夏季最多容纳约200名来自北京 南京等多地的大学生参与学习与工作[3] - 团队采用"老带新"模式传承科研精神 培养生态学人才[9] 科研活动与地理环境 - 研究站位于海拔3000多米的甘南草原 属于青藏高原东部黄河流域重要水源涵养区[1][3] - 团队在极端环境下开展长期生态监测 包括大风 雨雪 强紫外线及野兽干扰等自然条件[5] - 科研工作需进行高强度野外作业 包括每日清晨溪边取水 长时间蹲跪式植物采样等[5][7] 核心科研成果 - 累计采集21.97万个种子库土芯 鉴定35.67万株幼苗及39.98万粒种子雨物种[5] - 首次揭示青藏高原主要生态系统土壤种子库组成与结构[5] - 发现高寒地区种子休眠期可达二三十年 证实生态系统具备自我修复能力[5] - 2017年建立气候变化实验平台 发现青藏高原变暖速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7] 研究价值与应用 - 土壤种子库被喻为"种子银行" 可追溯种子历史并预测生态演变趋势[5] - 研究成果指导生态修复实践 减少人工播种与肥料投入 避免生物入侵风险[5] - 长期监测数据为高寒草甸 高寒草地 荒漠草地等生态系统精准管护提供支撑[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