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知识幻觉
icon
搜索文档
基金应该一次性买入还是定投?
雪球· 2025-08-09 11:35
投资方式比较:趸投与定投 核心观点 - 趸投与定投的核心差异在于投资时点、重复性和比例,不同市场环境下表现各异:单边上涨时趸投收益率更高(123.64% vs 66.07%),单边下跌时定投亏损更少(-22.35% vs -41.96%)[10][12] - 震荡行情中,涨跌时长决定优劣:上涨时间长时趸投占优(3.78% vs -13.36%),下跌时间长时定投更佳(8.45% vs -2.09%)[13][15] - 投资方式选择需结合目标与性格:增值需求适合定投(纠错机制),保值/零钱需求适合趸投(低波动标的)[24][22] 投资结果分析 - **单边上涨市场(2014.7-2015.5)**:趸投收益率123.64%,定投66.07%,因定投成本逐月抬升[10] - **单边下跌市场(2015.6-2016.1)**:趸投亏损41.96%,定投亏损22.35%,定投摊薄成本优势显现[12] - **震荡市场**: - 上涨主导(2016.2-2018.12):趸投收益3.78%,定投亏损13.36%[13] - 下跌主导(2017.11-2019.4):定投收益8.45%,趸投亏损2.09%[15] 影响因素 1. **投资目标** - 趸投适合保值需求(如债券基金年化4.29%,最大回撤1.75%)[22] - 定投适合增值需求(权益占比高,容忍短期波动)[24] 2. **行为心理学** - 损失趋避效应:投资者对亏损的敏感度是盈利的2-2.5倍,定投可缓解心理压力[26] - 短视性风险规避:频繁查看账户加剧焦虑,定投减少关注频次[29] - 性格差异:"坚定者"倾向趸投(自信决策能力),"飘荡者"适合定投[30][31] 决策框架 - 需评估自身投资能力、风险承受力及目标期限,定投对普通投资者更友好[31] - 移动互联网加剧信息过载,可能误导决策,定投机制可降低干扰[29]
概率统计机制下,LLM 推理真的「理解世界了」吗?
机器之心· 2025-06-21 14:32
概率统计机制下LLM推理能力的本质探讨 - 苹果公司近期发表论文指出当前LLM的推理仅是模式匹配而非真正思考,引发行业对AI推理能力的重新审视[3] - 学术界对AI推理的经典定义强调其应包含逻辑推导、符号操作或统计关联生成新结论的过程,但佛罗里达人类与机器认知研究所科学家明确表示主流LLM尚未具备严格推理能力[4] - 2011年图灵奖得主Pearl的因果推理理论指出真正推理需理解「如果…那么…」的因果关系,而当前LLM缺乏因果框架导致推理深度不足[5] - 圣塔菲研究所教授通过实验证明GPT-4仅能复述类比题型但未发展出因果归纳能力,显示模型学习的是语言形式而非理解结构[5] 关于LLM推理能力的对立学术观点 - 普林斯顿荣誉教授提出推理本质是基于心智模型的认知活动,2018年图灵奖得主Hinton支持该观点并认为人类认知更接近模式匹配而非逻辑推理[5] - Hinton强调人类决策依赖经验映射和类比推理,而LLM展现的模式拟合能力已达到准认知水平[5][6] - UCLA研究者发现GPT-3/4在零试条件下通过类比推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匹配甚至超越人类表现[7] 思维链(CoT)在LLM推理中的实际作用 - 部分研究者认为思维链是LLM实现可用性推理的核心机制,Next Token Prediction可能构成动态建模过程而非简单复读[7] - 行业对CoT是否显性触发推理路径存在争议,强化学习后训练或可突破LLM当前的「知识幻觉」限制[1][3] 企业AI采购预算趋势分析 - 企业增加生成式AI支出的核心动因包括从自建转向采购第三方应用,且采购流程呈现传统软件特征[1] - 生产用例中采用多模型的策略源于对评估框架的优化需求,关键因素涵盖性能、成本与适配性等维度[1] 本期通讯数据概览 - 包含2项专题深度解读及31项AI/Robotics赛道要闻速递,其中国内动态8项、国外动态11项、技术进展12项[2] - 总字数达22632字,免费试读比例为7%,完整版需消耗99微信豆(约合人民币9.9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