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硕博贯通培养
icon
搜索文档
高校明确:学硕,全部读博
虎嗅· 2025-07-16 16:10
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 某高校2026年推免政策明确全校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原则上全部纳入硕博贯通培养体系,硕士入学第二学期即可开展博士生阶段师生互选,直博及硕博连读基本修业年限均为5年 [1] - 对比2024年政策,硕博贯通培养从部分学院扩大到全校范围,覆盖对象显著扩展 [2] - 政策导向显示学术型硕士培养路径向博士阶段转移,直博/硕博连读成为学术人才主要来源 [3][12] 硕博贯通培养现状 - 2023年全国博士生招生中硕博连读占比35%(部分双一流高校达50%),本科直博占比12.5%,普通招考占比52.5% [4] - 武汉大学2025年直博生接收规模同比增幅超50%,复旦大学强基计划2026级直博生占比从50%提升至64.6%(人数从64人增至104人) [8] - 教育部2023年文件提出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分类发展,学术学位强调学术创新潜力,专业学位侧重解决行业实践问题 [9] 高校贯通培养实践 - 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起在7省市招收本科生并全部实施贯通培养,深圳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构建本硕博一体化体系 [14]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卓越试验班实行八年制本博贯通,覆盖飞行器动力工程等4个国家级试点学科 [16] -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强基计划"旭华班"依托国家级平台开展交叉学科培养,哈尔滨工业大学"尖班"由院士指导实现6-7年本博贯通 [22] 学科覆盖与培养特色 - 贯通培养从理工科向人文社科扩展,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25年启动数理经济本博融通班,入选者100%保研资格 [24] - 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班采用"3+2+3"模式,苏州大学药学班提供100%出国交流与直博机会 [17] - 北京科技大学高精尖班由院士领衔参与国家重大项目,东北大学深部工程班实行动态淘汰机制 [16] 教育模式优势 - 贯通培养保障科研连续性,减少升学阶段焦虑,使学生专注学术研究 [21] - 高校聚焦王牌学科设计贯通项目,如上海交大船舶工程、哈工大航空航天等 [22] - 培养方案突出个性化,如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实行"六位一体"模式,中国石油大学允许跨专业申请本博项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