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信息传递机制
搜索文档
我科研团队揭秘神经“信使”传递机制
科技日报· 2025-11-04 09:20
科技日报讯 (记者罗云鹏 吴长锋)11月1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与中国科学院深 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双聘教授毕国强、该校教授刘北明、该校特任副研究员陶长路团队等,通过自主研发 的毫秒级时间分辨原位冷冻电镜成像技术,破解了神经信息传递过程中,突触囊泡释放与快速回收的完 整生物物理过程,并提出"亲吻—收缩—逃逸/融合"模型。该成果统一了半个世纪以来学界关于突触囊 泡释放与回收机制的两个争议模型,为理解神经信号传递、神经可塑性及相关脑疾病机理提供全新视 角。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学术期刊《科学》上。 为"看清"突触囊泡传递信息的动态过程,研究团队将光遗传学刺激与投入式冷冻技术进行耦合,开 发出毫秒级时间分辨的冷冻电镜制样技术,通过光刺激诱导神经元传递电信号,在信号发出后的4—300 毫秒之间的不同瞬间,对细胞进行快速冷冻"定格",精准捕捉囊泡释放的瞬时状态,并由此获得上千套 高分辨率的神经突触三维重构数据。在进一步结合图像处理技术中,研究团队清晰地观察到囊泡与细胞 膜的半融合结构、两者之间形成的狭小融合孔,以及介导两者融合的蛋白复合物,同时分析出不同形态 的突触囊泡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基于此,研究团队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