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造林

搜索文档
科技赋能“三北”工程,无人机运苗打通“空中走廊”
新京报· 2025-05-12 17:20
科技创新与生态建设 - 八达岭林场采用无人机植树造林技术,打造北京首个无人机植树造林工程项目,载重无人机单次可运送10余株树苗,显著提升造林效率并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 [2] - 无人机技术应用于海拔800米的陡坡地带,解决了传统"悬崖造林"难题,科技赋能打通"空中走廊" [2] - 通过科学治理,八达岭林场森林覆盖率从建场初期的不足4%提升至75%,生态环境实现根本性转变 [2] 生态工程与景观规划 - 八达岭林场将"三北"六期工程与长城文化带保护、乡村振兴战略融合,计划2025年底前完成人工造林和退化林修复8146亩 [3] - 公司持续优化长城区域森林景观,种植固土树种和彩叶树种,建设生态廊道,生态功能日益增强 [2] - 计划建设五彩长城景观,开发森林研学、生态康养等新业态,打造"世界级长城大景区" [3] 乡村振兴与经济效益 - 创新"义务植树+乡村振兴"模式,驻村第一书记带领村民种植香椿树1000余株、樱桃300余株,荒坡变身"绿色银行" [3] - "香椿园+樱桃园"项目预计2026年产生经济效益,成为村民致富新途径 [3] - 作为国家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公司通过植树活动助力乡村振兴,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