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斯定理
搜索文档
赛力斯为何突然暴跌?
36氪· 2025-11-07 10:14
IPO表现与市场反应 - 赛力斯汽车于2025年11月5日登陆香港股市,募资140亿港元,成为当年全球车企在港股的最大IPO [1] - 上市首日股价低开低走,一度大跌近10%,市值蒸发超200亿港元,次日继续下跌并正式跌破发行价 [1] - 尽管承销商动用“绿鞋资金”护盘,买入223.69万股,但A股市场同样受到拖累,两天累计市值缩水约67亿元 [1][34] - 机构投资者态度谨慎,国际配售部分仅售出56%,而散户认购火爆,超购133倍,冻结资金超1700亿港元 [1][5] IPO定价策略失误 - 公司港股发行价基于A股实时股价,并给予了相较于A股收盘价22.7%的折扣,但此定价策略被机构投资者视为“虚高”的信号 [3][4] - 专业的机构投资者不关心相对于A股的折扣,而是评估股价是否高于公司的内在价值,即基于未来现金流折现、盈利能力和风险评估的计算结果 [3] - 以可能存在泡沫的A股价格为基准进行折扣,得到的发行价在机构眼中可能仍远高于内在价值,这一定价之锚的偏离引发了“赢家诅咒”现象 [3][4][5] - “赢家诅咒”现象表现为信息不对称下,最懂行的机构选择退场,而情绪驱动的散户成为认购主力,为上市后价格无人托底埋下隐患 [5][6] 估值逻辑的转变与挑战 - 公司的估值逻辑正经历从“故事驱动”向“基本面驱动”的残酷模式转换,市场不再为未来的可能性支付溢价,而是索要实实在在的业绩 [7][9][10] - 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仅增长3.7%,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1.7%,增速失速和盈利质量存疑动摇了投资者信心 [12] - 按发行价计算,公司2025年预测市盈率高达26.5倍,远高于港股传统车企平均13.6倍的水平,也高于比亚迪的20.8倍和已盈利的理想汽车 [13] - 增长故事出现裂痕及盈利能力可持续性存疑,导致未来现金流预期被下调,同时风险折现率提高,共同造成其理论内在价值断崖式下跌 [13][14] 企业战略与对外部合作的依赖 - 公司与华为的合作模式初期成功降低了外部交易成本,但长期深度依赖导致企业边界模糊,面临议价权丧失、利润分成和战略危机 [19][20][21] - 随着华为智选车模式扩展至奇瑞、江淮、长安等,公司从“华为唯一亲儿子”的独特性地位沦落为众多合作伙伴之一,估值光环随之黯淡 [24][25][27] - 资本市场对拥有独立研发体系和核心技术的公司(如理想汽车、小鹏、比亚迪)给予更高估值确定性,而对公司商业模式的“确定性”存在巨大疑问 [28][29][31] - 这种依赖带来的不确定性在估值模型中转化为更高的风险折价,导致市场在同等盈利水平下给予公司的市盈率远低于更具自主性的竞争对手 [33] 市场机制与未来展望 - “绿鞋机制”的触发是承销商履行责任的被动行为,其启动本身表明股票缺乏内在支撑,人为支撑效果短暂,股价终将回归应有水平 [34][35][36] - 港股作为成熟机构市场,高度有效,不再为单纯的概念支付过高溢价,对企业交出的成绩单极为敏感,会无情放大增速放缓和模式瑕疵 [36] - 公司短期稳住股价的难度极大,需交出远超市场预期的第四季度业绩;长期出路在于重塑估值逻辑、证明盈利质量和开拓第二增长曲线 [37][38] - 根本出路在于向市场证明其降低对华为依赖度、拥有自主核心技术路线图的能力,以及将企业边界扩张到能支撑独立价值的核心地带 [38][40]
对话未来商业丨巨头混战送红利?UU跑腿创始人乔松涛:即时配送从垄断红利回归效率竞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1 16:35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5年,创始人乔松涛为程序员出身,大学期间通过写代码赚到人生第一个100万元 [4] - 公司定位为即时配送行业独立第三方平台,核心竞争力包括独立性、技术驱动、与商家骑手共赢 [4][19] - 公司10年来融资不多,但已实现盈利,在下沉市场低调运营并存活下来 [5][7][8] 商业模式与运营策略 - 公司避免与巨头正面竞争,聚焦下沉市场,通过精细化运营和动态补贴策略实现成本最优 [11][12] - 全员跑单是公司铁律,创始人累计接单收入4000多元,通过实际跑单经验优化系统 [5] - 公司近期业务发展迅猛,受益于巨头外卖大战带来的订单分流,京东带来的订单增量最快 [14][18] 技术布局与创新 - 公司技术员工占比18%,自主研发调度系统,支持多模式物流网络 [26] - 布局AI和大模型应用,支持MCP协议实现"语音指令-AI调度-自动交付"场景 [26] - 已启动低空经济试点,拥有20条航线,构建"天地人"立体化物流网络 [28] - 与清华汽研院等达成无人车合作方案,完善"有人+无人"立体化配送体系 [28] 行业趋势判断 - 即时物流将从O2O补充变为社会基建,呈现智能化、场景细分、平台中立化三大趋势 [26] - AI互联网时代将带来商业模式重构,流量入口可能转向各类大模型终端 [27] - 行业已完成洗牌,新玩家难入局,老玩家之间已形成平衡,现在比拼市场份额 [30]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未来必然进入一线城市,这是业务扩张的必然 [23] - 围绕"人在家中、在路上、在办公室"三个场景构建服务体系,目标是成为"城市服务的操作系统" [23] - 2023年启动货运业务并实现盈利,未来将延伸至家庭维修、物业代管等场景 [28] 骑手生态与社会认知 - 创始人呼吁社会各界对跑腿师傅保持应有尊重,认为他们是连接城市需求和供给的"城市英雄"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