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文化传承

搜索文档
端午邂逅新玩法 “粽情喜乐”“一夹即粽”欢乐多指尖传承端午情
央视网· 2025-06-01 15:56
民俗活动创新 - 湖南长沙望城区大泽湖近自然湿地公园于6月1日举办充气龙舟比赛,吸引大量游客参与,保留传统精神的同时增强亲子互动性 [1][4] - 设置"粽情喜乐"互动游戏区,包含斗草猜谜、端午知识问答等环节,融合传统文化教育与娱乐体验 [6] - "一夹即粽"挑战通过筷子夹粽子模型兑换实物,提升节日参与感与趣味性 [8] - "射五毒"、端午蹴鞠、投壶等传统游戏结合奖品机制,强化习俗传播与动手能力培养 [10] 非遗文化体验 - 现场开展粽编手工艺教学,儿童参与制作粽叶挂件,兼具艺术性与文化传承价值 [12] - 漆扇绘画活动让游客创作个性化端午主题作品,形成独特节日记忆载体 [12] 生态旅游融合 - 活动依托3000亩大泽湖湿地公园生态资源,园区内分布110多种水生植物及近200种鸟类,提供"可触摸的田园"体验 [13][15] - 稻田基地与包粽子活动联动,打造从饮食文化到农耕场景的沉浸式教育闭环 [17]
解码端午文化传承密码 千年传统焕新彩玩出新花样
央视网· 2025-05-30 16:07
云霄龙舟赛 - 云霄县每年端午前后举办历时一个多月的龙舟赛,是闽南地区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之一,文化底蕴深厚[1] - 当地龙舟赛采用独特的"划围青"赛制,两艘龙舟逆时针绕圈追逐,以追赶对方为胜,比赛可能持续数小时[3] - 陈岱镇有由16人组成的女子龙舟队参与比赛,展现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5] 端午民俗饰品 - 端午节临近,五彩绳、香囊等民俗饰品迎来销售热潮,手工艺人正忙碌赶制订单[5] - 大同市左云县手工坊通过线上电商平台和线下合作店铺构建销售网络,将民俗饰品销往全国各地[7] - 大同古城非遗结艺产品热销,手工艺人将中药材和香料填入香囊,融合端午元素让传统工艺焕发新生[9] 葫芦工艺品 - 东北地区端午节有挂葫芦的习俗,民间传说葫芦能收五毒、纳福气[10] - 葫芦制作是在自然生长的葫芦上采用雕刻、火烫、彩绘等手法绘制图案,被赋予吉祥、繁盛的寓意[12] - 郑国华的葫芦制作技艺传承四代,在端午节非遗展示活动中受到青睐[15] - 郑国华创新"沙点皴"技法,用圆点叠加模拟云海、水波的立体感,突破传统线条勾勒的单一层次[18] - 郑国华正在传授葫芦制作技艺,强调需要传承的不仅是技艺,更是蕴含的深厚民俗文化[20]
迎端午,氛围感拉满!“织”粽子“编”艾叶 文化传承活在当下、留在生活里
央视网· 2025-05-24 15:42
龙舟赛事活动 - 第十八届芙蓉江龙舟锦标赛在重庆武隆区芙蓉江三河口水域举行 共有21支龙舟代表队570余名队员参赛 [1][5] - 比赛设置22人龙舟200米和500米直道赛两个项目 广东肇庆代表队和重庆合川代表队分别获得两项总成绩第一名 [5] - 福建莆田将在2025年端午节举行20多场龙舟赛事 目前各队伍正在加紧训练 [6] 龙舟训练设施 - 莆田黄石镇龙舟队自制龙舟训练池 长18米宽4米 每个桨位间隔80厘米 最多容纳30人同时训练 [8][10] - 训练池采用静态水流模式 增强桨拍压力 模拟顺流比赛环境 [12][13] - 鼓手通过控制鼓点快慢指挥划桨速度 团队需反复练习达到默契 [15][18] 地方特色民俗 - 江苏张家港举办划菱桶大赛 该活动起源于水乡捕鱼采菱等劳动传统 [20][27] - 菱桶规格长约1.3米宽70厘米高40厘米 比赛注重稳定性而非速度 [22][24] - 当地还组织编织工艺粽子 制作艾叶配饰 以及儿童穿戴"五毒衣"和虎头鞋等端午习俗 [30][32] 文化传承 - 许多年轻人专程返乡参加龙舟训练 体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17] - 龙舟队员表示要将龙舟文化和精神代代相传 [20] - 传统习俗通过创新形式吸引年轻人参与 使文化活在当下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