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精准育种
icon
搜索文档
粤海良种崛起:育种装上“芯片” 产业“赛马”提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7 07:25
行业技术突破与领先地位 - 科研团队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及达副叶鲹鱼的全流程人工繁育,为"粤海粮仓"增添品种储备 [1] - 广东海水鱼苗产量达67.96亿尾,约占全国一半,深远海养殖鱼种储备及海水鱼类苗种、虾苗产量连续7年稳居全国首位 [1] - 已累计培育国家审定海水新品种18个,数量全国领先,例如凡纳滨对虾"中兴2号"和扇贝"橙黄1号" [4] 育种技术转型升级 - 水产育种呈现从"经验育种"向"精准育种"和"智慧育种"转变的趋势,利用分子标记、基因测序和人工智能技术 [2][4] - 通过植入芯片进行基因测序和标记,金鲳鱼种苗整体成活率有望从60%提升至80% [2] - 研发全国首个花鲈40K液相育种芯片"海鲈1号",并利用"水空调"技术使花鲈亲本产卵期提前一个月 [3] - 为适应深远海强涌浪环境,正培育具备强抗逆能力的新品种,例如构建多地理种群的石斑鱼种质资源库 [4] 产业体系与集群效应 - 广东形成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应用于一体的种业发展体系,例如阳西县已形成"亲鱼—鱼卵—鱼苗"完整产业链 [1][2] - 阳西县2024年海水鱼苗年产量约33.1亿尾、年产值约7亿元,海水鱼苗数量占全省48.7%,为全国最大海水种苗生产基地 [2] - 搭建共享平台吸引全国63个优秀海水育种团队,针对28个适养品种进行产业技术攻关,并在多地布局建设现代化种苗生产基地 [6] 创新机制与金融支持 - 推行"揭榜挂帅"和"赛马"机制激发创新,例如选聘5个育种团队攻关大黄鱼养殖,一年内即在多个环节取得突破 [6] - 金融机构推出"海洋牧场贷"等灵活金融政策,将网箱中的海鱼等生物性资产纳入抵押物范围,潮州银行机构相关贷款余额超11亿元,支持3000多家养殖企业 [6] - 市场需求能直接快速反馈至研发端,形成"市场需要什么,企业就养什么,科研单位就研什么"的良性循环机制 [7] 跨区域合作与技术推广 - 紧密的产学研合作体系促进技术跨区域应用,例如热带名贵鱼种"红瓜子斑"的人工繁育技术在山东等地实现规模化养殖,完成"南鱼北上" [7]
粤海良种崛起:育种装上“芯片”,产业“赛马”提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7 07:11
行业技术突破与领先地位 - 科研团队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及达副叶鲹鱼的全流程人工驯养、繁殖与苗种批量化培育 [1] - 广东2024年海水鱼苗产量达67.96亿尾,约占全国一半,深远海养殖鱼种储备跃居全国首位,海水鱼类苗种、虾苗产量连续7年稳居全国第一 [1] - 广东已累计培育国家审定海水新品种18个,数量全国领先,例如凡纳滨对虾"中兴2号"和扇贝"橙黄1号" [4] 育种技术转型升级 - 水产育种呈现从"经验育种"到"精准育种"的重大转变,例如通过植入芯片进行基因测序和标记,使金鲳鱼种苗整体成活率有望从60%提升至80% [2] - 研发全国首个花鲈40K液相育种芯片"海鲈1号",并利用"水空调"技术使花鲈亲本产卵期提前一个月 [3] - 利用分子标记等生物育种技术提升效率,并建立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育种大数据平台,实现智慧育种 [3] 产业链与区域发展 - 阳江阳西已形成"亲鱼—鱼卵—鱼苗"的完整产业链,2024年全县海水鱼苗年产量约33.1亿尾、年产值约7亿元,海水鱼苗数量占全省48.7%,是全国最大的海水种苗生产基地 [2] - 广东搭建共享平台吸引全国63个优秀海水育种团队,针对28个适养品种进行技术攻关,并在潮州、惠州、珠海等地布局建设现代化种苗生产基地 [6] 创新机制与金融支持 - 广东推行"揭榜挂帅"和"赛马"机制激发创新潜能,例如选聘5个育种团队攻关大黄鱼养殖,一年内即在种质资源鉴定、群体驯化与人工繁育等环节取得突破 [6] - 金融机构推出创新金融产品如"海洋牧场贷",将网箱中的海鱼等生物性资产纳入抵押物范围,2024年以来潮州银行机构支持渔业水产业相关贷款余额超11亿元,涉及养殖企业3000多家 [6] 深远海养殖战略延伸 - 随着硬核海洋装备升级,海洋种业战略目标延伸至深远海,需培育能在强涌浪环境中保持正常摄食生长、具备强抗逆能力的新品种 [3] - 计划构建多地理种群的石斑鱼种质资源库、选育优良新品种,并开展陆海接力与深水网箱养殖测试,为深远海场景做好品种储备 [3]
中国农科院牧医所与中牧集团将合作推进肉鸭育种创新
新华社· 2025-10-13 15:17
合作概述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与中国牧工商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推进肉鸭育种创新 [1][1] - 合作旨在聚焦行业“卡脖子”环节,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加快突破高通量表型组、人工智能育种、基因编辑等底盘技术 [1] 行业背景 - 中国是世界水禽第一生产和消费大国,良种对肉鸭等水禽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1] - 中国农科院牧医所已培育出“中新白羽肉鸭”、“中畜草原白羽肉鸭”等品种,关键生长性能指标如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表现良好 [1] 合作目标与机制 - 合作目标为实现从“经验育种”向“精准育种”的跨越 [1] - 将优化完善“产权清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科企融合机制,强化多元投入和长效激励等制度创新 [1] - 旨在形成“科研人员愿意干、企业舍得投、农民得实惠”的多赢格局 [1]
茶叶鲜味流失,原来跟这种成分有关!
南方农村报· 2025-05-13 08:31
茶叶鲜味成分研究 - 茶叶中含有特有的"鲜味精灵"茶氨酸,具有类似味精的鲜味并能平衡苦涩味 [5][6] - 茶氨酸是茶叶中含量最丰富的游离氨基酸,在早春茶中占干重的1%至2% [6][7][8][9][10] - 明前茶因茶氨酸含量高而滋味鲜爽,市场价格可达上千元 [11] 茶氨酸流失机制 - 清明节后气温升高导致茶氨酸含量骤降,降幅可达50%以上 [12] - 线粒体载体蛋白CsTHS1负责将茶氨酸从细胞质运输到线粒体 [14][15][16] - 茶氨酸水解酶CsGGT2在线粒体中降解茶氨酸 [17] - 温度升高会显著增加CsTHS1和CsGGT2的数量,加速茶氨酸分解 [18][19][20] 研究成果应用前景 - 研究揭示了茶树茶氨酸代谢的完整过程 [22] - 为作物风味改良提供新思路,可通过基因编辑技术进行精准育种 [23] - 可研发保持茶氨酸含量的专用肥料或遮光技术实现智慧栽培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