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经济密度
icon
搜索文档
城记 | 同济大学教授陈小鸿:“第二高铁”建设背后的“三把标尺”考量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05 21:16
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上海9月5日电 (谷青竹) 交通干线是基础设施的"骨架",更是撬动城市空间拓展、产业联动发展的"杠杆",直接决定城市群与都市圈融通共进的 效率。日前,《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将"稳妥有序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和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列为关键任务,进一步为未来城市擘画了发展 路线图。在此背景下,交通基建当如何规划,以精准适配区域协同发展目标?带着这一问题,新华财经专访了同济大学交通学院教授陈小鸿,以长三角为样 本,解码区域交通规划的底层逻辑与未来路径。 新线路:"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今年7月,国家交通运输部表示,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八纵八横"高铁网已建成投产81.5%,高铁营业里程达4.8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 程的70%以上,覆盖全国97%的50万以上人口城市。 陈小鸿认为,随着高铁网络整体框架基本成形,城市群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的核心已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以加密网络覆盖、丰富出行选项来提升交通 服务质量与能力,成为现阶段补短板的关键。 这一判断,正体现在超大城市纷纷布局的"第二高铁"建设中:除了已全线动工的京沪第二高铁、成渝中线高铁,7月30日广深第二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