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群众支持
icon
搜索文档
“不带枪出去,也要带情报回来”(时空对话)
人民日报· 2025-07-18 06:02
孙洪秀敬礼。 本报记者 祝佳祺摄 孙洪秀向武警广西总队百色支队官兵分享战斗故事。 唐明洋摄 端起枪,孙洪秀仍然精气神十足。今年"七一"前夕,抗战老兵孙洪秀在武警广西总队百色支队营区官兵 们的祝福中,度过了自己的百岁生日。 "以前的枪能装5发子弹,现在能装30发。如果我们当时有这么精良的装备,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战 绩。"尽管已在广西生活70多年,孙洪秀依旧乡音未改。1925年,孙洪秀出生于江苏一个农民家庭, 1943年参加新四军,与敌军作战。"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孙洪秀常以此形容自己的抗战经历。 "别人拿大枪,我们拿小枪,我觉得小枪没力,起初还有点失望。"第一次发枪时,孙洪秀领的是一把轻 量的驳壳枪。由于物资紧缺,部队并无多余弹药供新兵练习,每一发子弹都无比珍贵。孙洪秀很快学会 了用枪,但为了掩饰身份,他常常要不带枪执行任务。 参军念头为何如此坚定? "日军杀了我们的人,汉奸也欺负我们,一定要拿枪反抗" 20世纪40年代,孙洪秀的父亲离世后,家里连吃饭都成了问题。为了糊口,孙洪秀在当地送信谋生。 1943年,正值新四军扩军,孙洪秀和几个送信的小伙伴一起报名参了军。营长问他参军原因,孙洪秀毫 不犹豫地回答:"日军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