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综合利用率

搜索文档
天坛生物(600161):跟踪报告:提升核心竞争力,血制品龙头加速发展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7-22 13:3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对天坛生物的评级为增持,目标价格为 25.82 元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采浆量快速增长,新产能投放有望带来生产效率提升,新产品获批有望带来血浆综合利用率提升,维持增持评级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摘要 - 2023 - 2027 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 51.80 亿、60.32 亿、72.98 亿、86.42 亿、99.26 亿元,同比增长 21.6%、16.4%、21.0%、18.4%、14.9% [4] - 2023 - 2027 年净利润(归母)分别为 11.10 亿、15.49 亿、15.96 亿、19.41 亿、22.40 亿元,同比增长 26.0%、39.6%、3.0%、21.6%、15.4% [4] 交易数据 - 52 周内股价区间为 18.98 - 25.86 元,总市值 391.92 亿元,总股本/流通 A 股为 19.77 亿股 [7] 资产负债表摘要 - 股东权益 113.83 亿元,每股净资产 5.76 元,市净率 3.4,净负债率 - 15.00% [8] 盈利预测 - 预计 2025 - 2027 年收入为 72.98 亿、86.42 亿、99.26 亿元,同比增长 21.0%、18.4%、14.9%;归母净利润为 15.96 亿、19.41 亿、22.40 亿元,同比增长 3.0%、21.6%、15.4%;对应 EPS 为 0.81 元、0.98 元、1.13 元 [15] 血制品行业情况 - 2024 年业绩亮眼,2025Q1 产品价格下滑业绩承压,行业竞争加剧,部分产品供大于求,价格下滑 [17] - 需求端白蛋白进口替代有战略意义,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类产品需求空间待挖掘 [18] - 供给端 2024 年采浆量同比增长 11%,行业集中度提升,国央企获取浆站资源有优势 [19] 公司浆站资源情况 - 历经两次资产重组成国药旗下唯一血制品平台,控制五家血制品公司 [21] - 收购西安回天和中原瑞德,体内有 7 张血制品牌照 [22] - 血浆采集规模和单采血浆站数量国内领先,2024 年采浆 2781 吨,占国内总采浆量约 20% [23] - 关注十五五期间进一步拿浆站可能性,依托国药背景争取政府支持 [26] 公司产能情况 - 三大所整合成效明显,经营效率和吨浆产值提升 [27] - 新规划三个 1200 吨产能项目,合计 3600 吨/年,预计总血浆处理能力超 4000 吨 [29] - 永安厂区已投产,上海血制云南项目和兰州血制兰州项目有进展,新产能投放将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29] 公司研发情况 - 综合研发实力靠前,采取集团化研发模式,形成完善研发管线 [32] - 成都蓉生研发进展靠前,有获批特色产品和在研产品值得关注 [32] - 公司血浆利用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部分牌照研发品种待补充 [33]
2025年中国人纤维蛋白原行业主要应用范围、产业链、市场规模、企业分析及发展趋势研判:生物医药应用需求的增长,推动人纤维蛋白原规模上涨[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0 09:25
人纤维蛋白原行业概述 - 人纤维蛋白原是凝血功能调节的核心生物制剂,临床应用价值获全球医疗界广泛认可,主要用于先天性/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及凝血障碍治疗 [3] - 产品由健康人血浆经分离提纯后冻干制成,含蔗糖等辅料,呈灰白色疏松体,复溶后为澄明带乳光溶液 [3] - 生理止血中通过形成纤维蛋白网状结构促进血液凝固,正常人体含量维持在2-4g/L水平 [3]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1年市场规模15.29亿元,2024年增至21.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0% [13] - 2025Q1批签发68批次同比增长5%,博雅生物、上海莱士占比领先 [15] - 驱动因素包括人口老龄化、凝血疾病患者增加、替代疗法需求上升及技术进步 [13] 产业链结构 - 上游:血站(公益性质)与单采血浆站(商业性质)负责原料血浆采集 [7] - 中游:生产制造环节,涉及病毒灭活等工艺 [7] - 下游:医疗机构(医院/诊所)、第三方实验室等应用场景 [7] 竞争格局 - 头部企业包括博雅生物、上海莱士、天坛生物、华兰生物等,2024年前6家企业采浆量合计占国内80% [8][17] - 博雅生物2024年人纤维蛋白原收入4.08亿元同比下降2.65%,产品覆盖11个品种31个规格 [18] - 上海莱士拥有44家单采血浆站,2024年采浆量突破1600吨,血液制品收入80.52亿元同比增2.96% [20] 行业趋势 - 政策推动:国家药监局2024年发布血液制品智慧监管计划,要求2026年前实现信息化管理 [22] - 技术升级:企业通过优化工艺提高血浆综合利用率,丰富产品组合 [23] - 需求增长:医保覆盖扩大+临床认知深化推动人纤维蛋白原成为血液制品主要增长点 [24] 相关企业 - 上市公司:博雅生物、上海莱士、天坛生物、华兰生物等10家 [1] - 非上市公司: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泰邦生物、南京信帆生物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