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血液制品
icon
搜索文档
上半年超七成企业利润承压 血制品行业业绩持续分化
证券日报网· 2025-09-01 20:45
行业格局 - 血液制品行业处于终端医疗需求阶段性波动、集采政策持续影响市场价格体系、浆站资源竞争加剧的多重环境交织格局 [1] - 行业加速向资源整合+效率提升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 [1] - 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的趋势愈发明显 头部企业合计营收占8家公司总营收的74.64% [2] 营收表现 - 上海莱士实现营业收入39.52亿元 采浆量同比增长近12% [2] - 天坛生物营业收入31.10亿元 同比增长9.47% 超百家浆站提供稳定采浆能力 [2] - 华兰生物营业收入17.98亿元 同比增长8.8% 其中血液制品板块营收17.37亿元 同比增长7.57% [2] - 博雅生物营业收入10.08亿元 同比增长12.51% 成为唯一营收增速超过10%的企业 [3] - 派林生物营收9.86亿元 同比下降13.18% [3] - 卫光生物营收5.18亿元 同比下降0.92% [3] - 博晖创新营收4.04亿元 同比大幅下降17.03% [3] - 赛伦生物营收1.01亿元 同比微增2.82% [3] 盈利能力 - 上海莱士归母净利润10.30亿元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7.39亿元 [4] - 华兰生物归母净利润5.16亿元 同比增长17.19% 血液制品板块毛利率提升至51.69% [4] - 天坛生物归母净利润6.33亿元 同比下降12.88% [4] - 博雅生物归母净利润2.25亿元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5元 [5] - 派林生物归母净利润2.36亿元 同比下降27.89% [5] - 卫光生物归母净利润1.08亿元 同比微降2.02% 血液制品毛利率下降3.85%至39.31% [5] - 博晖创新归母净利润亏损1868.82万元 同比大幅下降167.63% 人血白蛋白产品毛利率下降12.19%至30.27%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产品毛利率下降14.90%至29.81% [6] 核心驱动因素 - 头部企业凭借浆站资源优势和产品结构优化实现稳健增长 华兰生物上半年采浆量达803.66吨 同比增长5.23% [1][3] - 中小企业普遍面临采浆效率不高、产品结构单一的问题 博晖创新虽新增2家浆站但采浆效率尚未完全释放 [3] - 毛利率管控与费用控制能力差异导致盈利分化 头部企业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对冲成本压力 [6] - 终端需求阶段性疲软导致常规产品采购量减少 集采政策对产品定价形成潜在压力 企业面临资金与研发压力 [6]
卫光生物:上半年研发费用增长14%,创新驱动、产能扩容打造血制品先锋
证券时报网· 2025-09-01 19:2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18亿元 归母净利润1.08亿元 扣非净利润1.06亿元 均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1] - 物业出租收入达7367.47万元 同比增长28.02% 园区创业空间去化率约80% 入驻企业60余家 [7] 产能扩张战略 - 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5亿元 其中12亿元投向智能产业基地项目 项目总投资23.08亿元 建设周期4.5年 [2] - 基地建成后年处理血浆能力达1200吨 较现有650吨产能实现近翻倍增长 可生产十余类血液制品 [2] - 作为华南唯一国有血液制品上市企业 项目获光明区政府支持 预计吸引生物医药人才并推动区域发展 [3] 研发创新进展 - 研发费用达2383.45万元 同比增长14.22% 聚焦新产品产业化与工艺升级 [4] - 已上市产品11个品种23种规格 包括人纤维蛋白原、人凝血因子Ⅷ等 位列行业前列 [3] - 四代静丙完成Ⅲ期临床受试者入组 人纤维蛋白粘合剂启动Ⅲ期临床 多个产品完成临床前研究 [4] - 检测中心获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 技术能力达国际标准 [5][6] 行业地位与整合趋势 - 血液制品行业面临需求与价格双降背景 公司成为少数利润稳健企业之一 [1] - 国内五家国有企业产能占全国36% 采浆量占39% 行业整合加速推进 [1] - 全国在建产能超5000吨 规划产能数千吨 行业处于规模扩张与质量效益转型关键期 [2] 产业平台生态构建 - 卫光生命科学园获"2025年中国特色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优秀案例"及"生态式园区标杆"称号 [7] - 园区建设动物实验平台、CDMO公共技术平台、mRNA疫苗等公共服务平台 [7] - 设立三支专项产业基金 投资汉腾生物、新阳唯康等入驻企业 聚焦合成生物、AI制药等四大方向 [8] - 通过"房东+股东"模式实现产业孵化与资本赋能联动 构建平台化产业生态 [8]
上海莱士控股股东持续增持,彰显未来发展信心与投资价值认可
搜狐网· 2025-09-01 18:06
控股股东增持进展 - 控股股东海盈康第三次增持计划期限过半 累计增持2644.08万股(占总股本0.40%) 增持金额达1.81亿元[1] - 2025年已完成两次增持计划 合计增持金额约10亿元 分别于2月及5月实施完成[1] - 控股股东连续增持彰显对公司长期发展信心 有助于提升投资者信心[1] 行业地位与经营数据 - 2024年采浆量突破1600吨 拥有55家单采血浆站(覆盖11个省/自治区)及6个生产基地[2] - 产品覆盖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三大类 是国内少数可提取六种血浆组分的生产企业[2] - 2025年上半年采浆量同比增长超12% 主要产品批签发量位居行业前列[2] - 国产白蛋白批签发887批次(+9%) 静丙688批次(+8%) 人凝血因子Ⅷ333批次(+18%) 纤原147批次(+23%)[2] 并购整合战略 - 2025年6月完成收购南岳生物(湖南省唯一持GMP证照血制品企业) 新增9家在营血浆站[3] - 南岳生物2024年采浆量278吨 设计产能500吨 将通过技术融合及管理输出提升采浆效率[3] - 收购强化浆站网络覆盖(特别是华中地区) 在研产品管线(如高浓度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与现有资源形成互补[3] - 行业"资源为王"特性推动头部企业并购整合 未来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3] 研发创新投入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达1.01亿元 聚焦血友病治疗领域创新药开发[4][5] - SR604注射液(血友病促凝血非因子治疗)进入Ⅱb期临床 新增适应症申请获药监局受理[4] - 通过"自主创新+专利引进+技术合作"推进产品结构升级 拓展现有产品适应症范围[4][5] - 采用"血液制品+创新药"双驱动模式 向高附加值生物制药领域拓展[5]
上海莱士:上半年实现营收39.52亿元 坚定“拓浆”和“脱浆”齐步走发展战略
中证网· 2025-09-01 09:55
财务业绩 - 上半年营收39.52亿元,归母净利润10.30亿元 [1] - 人纤维蛋白原销售数量同比增长29.70%,市场份额居行业第一 [1] - 人凝血因子Ⅷ销售数量同比增长34.40% [1] 行业动态与战略 - 凝血因子类产品市场在政策与临床需求驱动下快速成长 [1] - 供给增加及政策影响给血液制品行业带来挑战 [1] - 公司推进"拓浆"和"脱浆"齐步走发展战略 [2] 血浆资源与规模扩张 - 2025年上半年采浆量同比增长近12% [1] - 完成南岳生物并购,浆站覆盖面和整体规模提升 [1] - 血浆供应规模稳健扩张,为中长期产品释放提供保障 [1] 研发进展 - 创新药SR604注射液进入Ⅱb期临床试验阶段 [2] - SR604针对血管性血友病预防治疗的临床试验申请获药监局受理 [2] - 持续投入凝血类、免疫球蛋白等高附加值产品研发 [2] 产品与市场定位 - 凝血因子类产品成为增长新引擎 [1] - 通过适应症拓展和创新驱动提升盈利能力 [2] - 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生物制药企业 [2]
坚定“拓浆”和“脱浆”齐步走 上海莱士上半年实现营收39.52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31 18:50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39.52亿元 同比下滑7.06%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30亿元 [1] - 扣非净利润10.4亿元 同比下滑7.84% [1] 主营业务与行业地位 - 主营业务为生产和销售血液制品 主要产品包括人血白蛋白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凝血因子类产品 [1] - 中国最大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之一 [1] - 通过同路医药获得基立福相关产品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经销权 开展进口人血白蛋白及血筛产品销售业务 [1] 行业趋势与经营策略 - 血液制品需求长期保持稳定增长 具有临床不可替代性 需求刚性及与人口结构变化的强关联性 [2] - 凝血因子类产品市场快速成长 同时供给增加及政策影响带来行业挑战 [2] - 公司积极拓展血浆资源 加速脱浆战略实施 展现韧性和战略执行力 [2] 研发进展与创新布局 - 持续加码新药研发 推进产品结构优化与升级 加速高附加值产品研发 [2] - 创新产品SR604注射液进入Ⅱb期临床试验阶段 针对血管性血友病预防治疗的临床试验申请获药监局受理 [2] - 构建自主创新+专利引进+技术合作的多维研发体系 实现多个国内首个创新突破 拥有多项国内外发明专利 [3] 战略发展与资源整合 - 作为行业整合先锋 拥有丰富并购整合经验 2025年6月成功完成南岳生物并购 提升整体规模及浆站覆盖面 [3] - 海尔集团成为实控人 与基立福达成深度战略合作 海外发展布局全面升级 构建国内领先 全球协同业务格局 [3] - 坚持拓浆和脱浆齐步走发展战略 [3]
上海莱士2025年半年报:经营现金流改善明显,资金储备34.89亿元
经济观察报· 2025-08-30 16:09
财务表现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39.52亿元 实现归母净利润10.30亿元 归母扣非净利润10.40亿元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7.39亿元 同比大幅改善 期末资金储备34.89亿元 现金充沛 [1] 业务发展 - 完成南岳生物并购 构建6个血液制品生产基地 覆盖上海/合肥/郑州/温州/南宁/衡阳 [1] - 拥有55家单采血浆站 分布于全国11个省(自治区) 采浆量同比增长近12% [1] - 人纤维蛋白原销售数量同比增长29.70% 市场份额稳居行业第一 [2] - 人凝血因子Ⅷ销售数量同比增长34.40% [2] 研发进展 - 创新药SR604注射液进入Ⅱb期临床试验阶段 [2] - SR604针对血管性血友病预防治疗适应症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 [2] 行业趋势 - 血液制品具有临床不可替代性和需求刚性 需求保持稳定增长 [1] - 凝血因子类产品在政策与临床需求双重驱动下快速成长 [2]
利润“失血”28%!博雅生物并购绿十字、剥离副业忙自救,集采围堵下能否熬过血液制品转型关?
华夏时报· 2025-08-29 19:46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0.08亿元 同比增长12.51% [1][2] - 归母净利润2.25亿元 同比下降28.68% [1][2] - 毛利率53.01% 较上年同期下滑14.02个百分点 [1][2] 业务板块分析 - 血液制品业务营收7.29亿元 同比下降7.73% 主要因白蛋白及静丙价格下降和销量减少 [5] - 生化药业务营收0.87亿元 同比下降14.36% 受缩宫素注射液和肝素钠注射液集采影响 [5][6] - 化学药业务营收745万元 同比增长55.91% 主要因西他沙星销售增长 [5] - 绿十字(中国)自2024年11月并表 2025年上半年营收1.23亿元 [5] 浆站布局与采浆量 - 浆站数量增至21个 分布在7个省(自治区) [2] - 2024年采浆量630.6吨 同比增长10.4% [10] - 绿十字2025年上半年采浆量56.98吨 同比增长9.5% [11] - 每新增浆站可带来年均15-20吨血浆采集量 [2] 产品价格与市场 - 静丙集采价较历史价格下降约12.59% [4] - 进口白蛋白国内市场占有率攀升至69% 三级医院超70% [11] - 核心产品白蛋白、静丙、纤原实现产销平衡 [6] - 凝血因子Ⅷ产品上量迅速 PCC基本实现满产满销 [6] 研发与创新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4471.89万元 同比增长2.12% 占营收4.44% [13] - 10%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正式获批上市 预计提升吨浆产值约15% [12] - 参设华润医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 重点布局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领域 [13] 资产剥离与战略调整 - 转让天安药业股权、复大医药股权、博雅欣和股权 [1][7] - 非血液制品业务仅剩新百药业一家子公司 [1] - 博雅欣和80%股权转让较首次挂牌价折价25.8% 回笼资金1.58亿元 [7] - 血液制品主业收入占比从56%跃升至98%以上 [9] 行业环境 - 2025年一季度血液制品四巨头净利润跌幅均超20% [4] - 生物药集采平均降幅达30%-50% 竞争充分品种超50% [6] - 区域联盟议价形成"隐形集采压力" 广东河南等地要求报出市场最低价 [4] - 重组技术突破威胁传统血制品 植物源重组白蛋白成本或降至10元/克以下 [11]
利润“失血”28%!博雅生物并购绿十字、剥离副业忙自救 集采围堵下能否熬过血液制品转型关?
华夏时报· 2025-08-29 19:35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0.08亿元,同比增长12.51% [2] - 归母净利润2.25亿元,同比下降28.68% [2] - 毛利率53.01%,同比下滑14.02个百分点 [2] - 净利润下降主因绿十字评估增值存货转销及折旧摊销等合计影响5226万元 [3] - 生化药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4.36%,受缩宫素及肝素钠注射液集采影响 [5] 业务板块分析 - 血液制品业务收入7.29亿元,同比下降7.73% [5] - 白蛋白及静丙因市场供需变化导致销量价格双降 [5] - 凝血因子Ⅷ产品快速上量,PCC基本实现满产满销 [6] - 化学药业务收入744.97万元,同比增长55.91% [5] - 绿十字(中国)自2024年11月起并表,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933万元 [5][9] 行业竞争格局 - 2025年一季度血液制品四巨头净利润跌幅均超20% [4] - 进口白蛋白国内市场占有率69%,三级医院超70% [9] - 静丙集采价较历史价格下降约12.59% [4] - 生物药集采平均降幅达30%-50% [5] - 行业采浆量增长缓慢,浆站资源成为核心优势 [7] 战略转型举措 - 聚焦血液制品主业,非血液制品业务仅剩新百药业 [2] - 2023年以来累计出售复大医药、天安药业等非核心资产 [6] - 2025年7月折价25.8%出售博雅欣和80%股权,回笼资金1.58亿元 [6] - 血液制品主业收入占比从56%跃升至98%以上 [7] 浆站布局与产能建设 - 浆站数量增至21个,分布在7个省(自治区) [3] - 2024年采浆量630.6吨,同比增长10.4% [8] - 内蒙古达拉特旗浆站获批成为新增长点 [3] - 绿十字采浆量56.98吨,同比增长9.5% [9] - 智能工厂进入机电安装阶段,预计2027年投产 [10] 产品研发与创新 - 10%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获批上市,成为国内第三家拥有该产品的企业 [10] - 预计新产品可提升吨浆产值约15% [10] - 研发投入4471.89万元,同比增长2.12%,占营收4.44% [10] - 参设华润医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布局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前沿领域 [10] 历史业绩波动 - 2022-2024年营收从27.59亿元降至17.35亿元 [7] - 2023年计提2.98亿元商誉减值致净利润骤降 [7] - 2024年净利润反弹至3.97亿元,同比增长67.18% [7][8] - 扣非净利润增速110.77%,主业改善显著 [7]
天坛生物(600161):收入维持稳定增长,重八放量在即
招商证券· 2025-08-26 16:05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目标估值未提供 当前股价20.63元[4][6] 核心观点 - 收入端保持稳定增长但利润端阶段性承压 2025H1实现收入31.10亿元(同比增长9.47%) 归母净利润6.33亿元(同比下降12.88%)[1] - 白蛋白周期性供需错配带来价格压力 公司通过调整销售策略维持收入增长 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影响短期净利润[6] - 采浆量稳定增长 在营85家浆站采集血浆1,361吨(同比增长0.7%) 占国内行业约20%份额[6] - 三大新生产基地陆续投产 总设计产能将突破5,000吨 规模效应有望对冲价格压力[6] - 研发管线进展顺利 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已具备量产条件 多款新产品处于临床和审批阶段[6]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5.91/17.64/19.58亿元 对应PE 26/23/21倍[6] 财务表现 - 2025H1营业收入31.10亿元(同比增长9.47%) 其中Q2单季17.93亿元(同比增长10.7%)[1] - 分产品看:人血白蛋白收入13.45亿元(同比增长20.79%) 毛利率41.02%(同比下降11.61个百分点)[6] - 静丙收入14.27亿元(同比增长6.56%) 毛利率49.82%(同比下降7.67个百分点)[6] - 其他血液制品3.28亿元(同比下降13.16%) 毛利率43.29%(同比下降14.78个百分点)[6] - 2024年信用政策调整导致应收票据及账款增加 经营现金流短期承压[6] 产能扩张 - 成都蓉生永安厂区2025年正式投产 设计产能1,200吨[6] - 上海血制云南项目2025年5月完成竣工验收[6] - 兰州血制兰州项目2025年6月提交附条件药品生产许可证申请[6] - 三大基地投产后总设计产能突破5,000吨 但下半年折旧摊销可能短期稀释利润率[6] 研发进展 - 第四代层析工艺10%浓度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规格:2.5g/瓶)补充申请获批[6] - 皮下注射人免疫球蛋白 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已提交上市申请[6] - 人凝血因子IX 第四代10%浓度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规格:5g/瓶)进入III期临床试验[6] - 重组人凝血因子Ⅷ-Fc融合蛋白完成I期临床试验 人纤维蛋白原临床试验获批[6]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总收入72.38/79.62/87.58亿元 同比增长20%/10%/10%[3][10]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5.91/17.64/19.58亿元 同比增长3%/11%/11%[3][10] - 预计毛利率维持在50.5%-51.0%区间 净利率维持在22.0%-22.4%[10] - ROE预计稳定在13.4%-13.5%水平[10] - 每股收益预计0.80/0.89/0.99元[3][10]
上海莱士:血液制品行业发展前景良好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5 20:12
行业前景 - 血液制品行业发展前景良好 [1] 公司战略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围绕拓浆和脱浆战略有序开展经营活动 [1] - 具体业绩情况以2025年半年度报告披露为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