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规模主义失效
icon
搜索文档
喜马拉雅和虎扑,都染上了同一种“病”
雪豹财经社· 2025-06-12 22:42
规模的囚徒现象 - 互联网领域近期出现两起全资并购案:迅雷5亿元人民币收购虎扑,腾讯音乐约29亿美元收购喜马拉雅 [4] - 两家被收购公司均为细分领域头部企业,成立超十年,拥有亿级用户规模,多次IPO失败后以远低于巅峰估值价格出售 [4] - 共同特点是高流量低变现,独立盈利困难,依赖外部资本输血,被称为"规模的囚徒" [4] 喜马拉雅案例分析 - 腾讯音乐以29亿美元收购喜马拉雅,较其巅峰估值43亿美元大幅缩水 [7] - 公司过去十年坚持"规模至上"策略,通过烧钱换取用户增长,2021年营销支出达26.3亿元,同比增长53.8%,占同期总收入44.9% [8] - 2018-2022年累计亏损31.66亿元,2023年经调整盈利主要依靠节流而非开源 [8] - 拥有4亿条音频内容、3亿月活用户、9800万物联网设备接入,但用户规模未能有效转化为商业收益 [8] 创始人背景与经营理念 - 联席CEO余建军为连续创业者,曾尝试十余个项目,包括被百度收购的"街景",均因无法形成商业闭环而失败 [7] - 商业逻辑建立在"用户规模→估值提升→继续融资/上市"的路径上,体现强烈规模执念 [7] - 创业经历使其形成"规模至上"的深切认知,但最终未能实现商业成功 [7][9] 行业启示 - 互联网行业过去依赖"先做规模后变现"的路径,但当前市场环境更残酷,资本周期更短,估值更严苛 [10] - 资本市场要求增长故事必须导向利润,缺乏清晰盈利路径的高用户指标只是流量幻象 [10] - 新兴业态中仍有创业者重复"规模优先"的老路,但容错率更低 [10] - 增长必须具有收尾能力,不能持续空转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