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诗歌创作
icon
搜索文档
“诗歌的种子就藏在这山沟沟里”(艺术改变乡村)
人民日报· 2025-07-10 06:32
夏日的晨雾在黛色山峦间游走,木槌敲击的"笃笃"声惊醒了沉睡的苗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雷山县丹江镇猫猫河村村民余祥,边用布满老茧的手给木柜雕花,边用方言哼起诗来:"村前水碧草花 香,寨后山明菜谷苍……" "现在村里一年到头游客不少,专门来搞文学创作的人更多。"起身抖落靛蓝色裤腿上的木屑,余祥热情 地招呼起来,"大伙儿都说,我们这山沟沟里居然出了个'文学窝'!" 踏着石板路穿行在村中,依山而建的吊脚楼上炊烟袅袅,沿途风光似与雷山腹地的其他苗寨别无二致。 这不禁让人更加好奇:这个藏在大山里的小村,为啥能靠诗歌出圈? 时光倒回2017年夏天,青年诗人李江富来猫猫河村采风。刚跨过寨门,他就被晒谷场上此起彼伏的吟诗 声吸引——10多名村民正捧着发黄的作业本轮流诵读诗歌。 从小生长在苗寨里,李江富见惯了各种节庆的热闹,却还未听说过哪个寨子举办诗歌比赛。他回 忆:"苗族没有吟诗作文的传统,很多村民怕连诗歌是啥都搞不清楚。" "大家都琢磨着,要把村里的好日子宣传出去!"村民们拉着李江富坐下,又热情地介绍起村里的新变化 ——公路修到了村头,村里发展起了种养殖业,不少村民还传承了古老的苗绣技艺。于是,在文学爱好 者、时任 ...
“把文学的触角伸到田间地头”(守望)
人民日报· 2025-06-04 13:40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百丈镇溪口村,村中心的一座白色小楼格外显眼,小院常年敞着门,村民每日进进 出出,人气很旺。这不是哪个村民家,而是一间名为"鑫藏修"的公益书屋。 早上7点半,村民王小彩第一个来到公益书屋,开门、打扫、整理书籍,一系列工作完成后,她掏出昨 天没看完的书继续认真读起来。"自打当上书屋管理员,我也爱上了阅读,感觉整个人都不一样了。"王 小彩说,"多亏了金老师,在村里弄起这么好的地方。" 她口中的"金老师",是公益书屋的创始人金旸。作为浙江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中外阅读文化研 究中心的负责人,金旸担任了余杭区的文化特派员,还是一名儿童文学作家。围绕阅读写作,她坚持开 展公益讲座20多年,被评为"全国乡村阅读推广人"和"中国好人"。 金旸与溪口村的缘分,要从一次公益讲座说起。 2018年8月,她受邀到溪口村为村民做讲座。听说村里来了作家,文化礼堂挤满了村民。"大人小孩把礼 堂围得水泄不通,尤其当我介绍自己是写儿童文学的时候,孩子们的眼睛瞪得圆圆的。"回忆当时,金 旸历历在目。 金旸还联合浙江外国语学院、杭州师范大学等高校,组建了全民阅读推广志愿者团队,邀请文学创作者 前来分享,共开展了1000余场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