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负电容
icon
搜索文档
这项技术将助力氮化镓突破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29 09:14
半导体材料与技术突破 - 加州科学家发现负电容材料可突破氮化镓(GaN)晶体管性能限制 通过集成氧化铪/氧化锆(HZO)双层材料(1 8纳米厚)实现负电容效应 有效放大栅极控制并提升导通电流 同时抑制关闭状态漏电流 [2][3][4] - 负电容效应打破肖特基极限 传统电介质增加厚度会降低栅极控制 但HZO铁电材料通过反向电场增强电荷积累 实现厚度与性能的正向协同 [4][5] - GaN HEMT晶体管广泛应用于5G基站和电源适配器 但高功率/高频运行时存在开启电流与关闭能耗的固有矛盾 负电容技术提供新解决方案 [2][3] 技术验证与行业应用 - 伯克利团队采用肖特基栅极结构测试HZO涂层 证实负电容可使二维电子云高效积累电荷 斯坦福大学参与合作研究 [3][4] - 行业专家评价该技术具有创新性 杜克大学认为铁电层集成方案对解决漏电问题前景广阔 圣巴巴拉分校强调其在电力电子/电信设备升级中的潜力 [5][6] - 下一步将推动与产业界合作 测试负电容在先进GaN射频晶体管中的实际表现 并探索碳化硅、金刚石等宽禁带半导体的适用性 [6][7] 研究背景与学术价值 - 负电容研究始于2007年硅晶体管领域 经过近20年验证 本次GaN实验首次提供强物理学证据 获学术界高度关注 [6][7] - 当前实验设备尺寸较大 需进一步验证技术可扩展性 但已被视为推动半导体功率密度提升的关键突破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