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产业商业化

搜索文档
18万人涌入!火到换场地,景区预订暴涨超300%…苏超的火爆是否可持续?
第一财经· 2025-06-05 15:21
赛事概况 - 首届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由13个城市代表队组成,516名参赛选手中业余球员占比65%(337名),职业球员仅29名,平均年龄24.09岁 [6] - 赛事采用"政府主导+赛区协同+联赛运营"模式,覆盖85场比赛,预计创造超3亿元综合经济效益,平均每城市增收两千多万元 [6][9] - 场均上座率达8798人,累计吸引超18万球迷观赛,带动6个主场城市银联异地文旅消费增长14.63% [1][6][9] 经济带动效应 - 端午假期江苏省景区预订量同比增305%,南京盐水鸭搜索量周环比增74%,南通早茶搜索量激增367% [1][9] - 揭幕战期间镇江酒店入住率提升30%,餐饮消费增长25%,跨城观赛促进住宿、交通等二次消费 [9] - 赛事赞助体系分5个层级,涉及金融(江苏银行)、酒类(国缘V3)、体育用品(卡尔美)等6家企业,其中卡尔美因提前布局足球领域获得先发优势 [10][11] 产业影响 - 端午后A股足球概念股集体上涨,金陵体育三日涨幅60%,共创草坪等企业连续涨停,反映资本市场对体育产业预期升温 [14] - 根据"十四五"规划,2025年中国足球产业规模或达2万亿元(按体育产业40%占比测算),政策推动下青训、装备制造等细分领域将受益 [13] - 广东省已跟进推出粤超联赛,显示区域性足球赛事正成为文体旅融合新载体,赛事运营、转播权开发等环节存在商业化空间 [15] 成功要素 - 低门槛参赛规则(限制职业球员数量)增强群众参与感,城市荣誉感驱动球迷情感共鸣 [2][6] - 江苏省均衡的经济基础(13市全入百强、人均可支配收入5.5万元)为赛事提供硬件保障 [7] - 文旅联动策略(观赛旅游套餐、城市IP展演)有效转化流量,形成"赛事+消费"闭环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