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投机制

搜索文档
最新LP梳理(三):今年,活跃的市级引导基金在哪儿?
FOFWEEKLY· 2025-06-10 18:06
地市级引导基金整体概览 - 截至2025年4月,全国地市级引导基金总数达584支,累计注册资本1.69万亿元 [13] - 设立高峰期分两个阶段:2015-2017年(双创政策驱动)和2021-2023年(十四五规划推动) [14] - 华东地区数量占比47%(246支),华中15%(79支),华南12%(65支) [16] - 资金规模上华东占比47%(6649亿元),华南17%(2622亿元),华中15%(2272亿元) [17] 区域分布与产业特征 - 近5年新设基金集中于长三角周边城市(南宁、南通、无锡、苏州) [21] - 返投倍数均值从2018年1.8倍降至2025年1.2倍以下,政策灵活性提升 [23] - 先进制造占主导地位,医疗健康为第二大配置领域,新能源与智能制造热度显著 [25] 核心优势与运作机制 - **差异化政策工具**:政府出资20%-30%撬动1:3至1:5社会资本,设置容错机制 [8] - **精准产业扶持**:60%-70%资金强制返投本地,配套超额收益让渡、劣后兜底等分层让利机制 [9] - **高效决策体系**:战略性项目审批时效压缩至24-72小时,建立智能预审+模块化尽调机制 [10] - **全周期服务**:覆盖天使投资到并购退出,提供政府背书、产业链对接及人才补贴等配套支持 [11] 典型基金案例(2021年后设立) - **江苏南通高端装备产业专项母基金**:2025年3月设立,规模20亿元 [29] - **江苏南京先进制造产业专项母基金**:2025年2月设立,规模50亿元 [29] - **南宁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期母基金**:2022年8月设立,规模100亿元 [33] - **长沙市产业发展母基金**:2023年5月设立,规模300亿元 [33] 行业趋势与GP合作逻辑 - 采用"链长制+基金"模式培育链主企业,重点突破半导体、新能源等关键领域 [14] - GP需平衡政策红利与市场化运作,优先选择产业匹配度高、条款灵活的区域 [7] - 基金通过回购、转让、IPO等多渠道退出,平均退出周期缩短30%以上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