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绩预期

搜索文档
银行财报中的选股线索
2025-05-06 10:27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银行业 - **公司**:国有行、股份行、区域行、招商银行、渣打银行、汇丰银行、上海银行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2025年一季度银行整体情况 - **净利润**:中资银行净利润同比下降1.1%,国有行下降1.9%,股份行下降2.0%,区域行增长5.1%。原因包括债市利率波动致非息收入下降、信贷需求偏弱、息差压力、零售贷款信用风险上升等[1][3][4] - **信贷需求和资产增速**:股份行信贷需求偏弱,资产增速放缓至5%;区域行资产增速较高达13%,大行7% - 8%。川渝、江浙等地区信贷增速高推动区域行资产增长[5][8][9] - **营收**:上海银行自2023年以来营收负增长,区域行稳步增长,一季度银行营收压力大,各类型银行利润压力来自信贷需求、资产质量和非利息收入等因素[11] - **手续费收入**:整体负增长但降幅收窄,2025年一季度上市银行手续费收入为 - 1%左右,经济企稳和理财产品需求增加推动回暖[15] - **非利息收入**:总体负增长3.2%,股份制商银 - 18%,区域性商银 - 11%,浮盈减少导致收益下降[16] - **资产质量**:整体平稳,对公信贷稳定,信用卡和消费信用贷不良率上升,零售信贷压力可能阻碍拨备释放影响利润[1][18] - **拨备覆盖率**:上市银行稳定在240%左右,有较大空间贡献利润增长,但零售资产质量承压会减少拨备对利润的贡献[19][20]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季度上市银行约为11%,国有行最高达12%,区域性和股份制银行面临更大资本补充压力[21] 各银行具体情况 - **招商银行** - **业绩**: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3%,利润同比下降2%,全年利润有望企稳呈前低后高态势。国内机构投资者增持,股价达一倍市净率后有分歧[23] - **资产质量**:不良净生成率为1%,较去年四季度略有下降,公司贷款改善大,零售贷款不良生成率上升但在同业中优质,公司口径贷款不良生成绝对额减少约20亿[24][25] - **负债成本**:净息差维持在1.91,全国性银行中排名第一,日均余额利息负债成本降至1.4以下[27] - **拨备覆盖**:拨备覆盖率保持在410%,未通过释放拨备提升利润,有充足拨备空间[28] - **资金成本**:实现15个BP降幅,从1.49%降至1.34%,存款成本降至1.2%左右,活期存款日均余额比例提升[29] - **零售客户及财富管理**:拥有2亿零售客户和15万亿零售AUM,金葵花和零售客户增速高,私行客户增速逆势提升达15%,零售AUM增速为12.3%[30] - **渣打银行** - **业绩**:一季度经调整后净利润同比增长8%,营收同比增长5%,净利息收入和非息收入均正增长,非息收入超预期[32] - **资产质量**:整体资产减值损失同比下降,但信贷减值支出同比增加,整体信贷成本约30个BP[33] - **关税影响**:未调整中长期盈利增长指引,关税对整体收入和净利润影响分别在4% - 5%和10% - 15%左右,产业链重构带来新业务机会[34][35] - **汇丰银行** - **业绩**: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1%,营收增长4%,主要得益于财富管理和交易银行非息收入增长,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增加[38] - **关税影响**:未调整中长期业绩指引,悲观情境下对集团整体收入影响为个位数,极端冲击情景下资产减值损失增加5亿美元,利润影响为低单位数[36] 全年银行业绩预期 - 中资银行业绩有望转为正增长或零增长,不确定因素来自贸易政策、稳内需稳外贸政策效果和货币政策调整[6] - 全年业绩受关税、拨备覆盖率、息差下行趋势和债券投资收益等因素影响,预计上市银行平均增速约为2.4%[2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部分银行通过出售OCI或AC账户中的债券维持或提高其他非息收入,2024年其他非息收入占营收比重超10%接近15%,一季度末OCI账户余额占比约20%,全部兑换可贡献利润11%,股份制银行兑现空间相对少[17] - 自2024年初以来,存款从大行流向中小行,中小行负债压力放缓,能稳住净息差,大行存款市场份额下降限制其缓解息差压力[10][14] - 选股时应关注股息率及回购带来的回报率,渣打与汇丰总体回报率可达10%以上,中资银行资金面稳定有韧性[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