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财报分析

搜索文档
宁波银行(002142):2025 年半年度快报点评:业绩增速回升,资产质量稳定
国信证券· 2025-07-24 21:3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3][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宁波银行2025年上半年业绩快报显示业绩增速回升、资产质量稳定 与一季报相比变化不大 目前拨备覆盖率较高有助于维持业绩增长稳定性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292/316/341亿元 同比增速7.6%/8.4%/7.8% [1][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72亿元 同比增长7.9% 增速较一季报回升2.3个百分点;实现归母净利润148亿元 同比增长8.2% 增速较一季报回升2.4个百分点;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3.8% 比去年同期下降0.9个百分点 [1][2] 资产规模 - 2025年二季度末资产总额3.47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11.0% 同比增长14.4%;贷款总额1.67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13.4%;存款总额2.08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13.1%;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资产2200亿元 较年初增长5.6%;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65% [1] 资产质量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 不良贷款率0.76% 较年初和一季度末均持平;拨备覆盖率374% 较年初下降15个百分点 环比一季度末回升4个百分点 整体保持平稳 [2] 投资建议 - 维持盈利预测不变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292/316/341亿元 同比增速7.6%/8.4%/7.8%;摊薄EPS为4.27/4.64/5.01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6.4/5.9/5.4x PB为0.78/0.71/0.64x 2025年动态股息率估计为3.6%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3]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61,585|66,631|71,269|76,960|84,139| |(+/-%)|6.4%|8.2%|7.0%|8.0%|9.3%|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25,535|27,127|29,193|31,645|34,100| |(+/-%)|10.7%|6.2%|7.6%|8.4%|7.8%| |摊薄每股收益(元)|3.75|3.95|4.27|4.64|5.01| |总资产收益率|0.99%|0.92%|0.87%|0.83%|0.80%| |净资产收益率|15.5%|14.2%|13.5%|13.1%|12.8%| |市盈率(PE)|7.3|6.9|6.4|5.9|5.4| |股息率|2.2%|3.3%|3.6%|3.9%|4.2%| |市净率(PB)|1.02|0.86|0.78|0.71|0.64|[4]
Compared to Estimates, Independent Bank Corp. (INDB) Q2 Earnings: A Look at Key Metrics
ZACKS· 2025-07-18 07:00
财务表现 - 公司第二季度营收达1.818亿美元,同比增长6.8%,超出Zacks一致预期1.79亿美元1.11% [1] - 每股收益1.25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21美元及分析师预期的1.20美元,实现4.17%的正向意外 [1] - 净利息收入1.475亿美元,略高于分析师预期的1.4694亿美元 [4] 运营指标 - 效率比率为59.8%,接近分析师平均预估的59.6% [4] - 净息差(FTE)为3.4%,优于分析师预期的3.3% [4] - 生息资产平均余额176.7亿美元,略低于分析师预估的177.7亿美元 [4] 非利息收入 - 非利息总收入3431万美元,超过分析师预期的3297万美元 [4] - 存款账户费用714万美元,高于预期的676万美元 [4] - 投资管理收入1138万美元,与分析师预期的1135万美元基本持平 [4] 市场表现 - 过去一个月股价上涨4.8%,跑赢同期标普500指数4.2%的涨幅 [3] - 当前Zacks评级为3级(持有),预示短期表现可能与大盘同步 [3]
深耕一城也可成就优质银行——成都银行2024年财报分析
数说者· 2025-05-11 22:15
公司概况 - 前身为1996年由44家城市信用合作社组建的成都城市合作银行,历经多次更名后于2018年在上交所上市(股票代码601838)[1] - 2024年末在职员工7879人,业务覆盖四川省内12个地级市及省外重庆、西安,但73.17%贷款余额、83.02%营业收入、80.52%营业利润仍集中于成都地区[1] 规模与行业地位 - 2024年末总资产1.25万亿元,同比增长14.56%,在A股上市城商行中排名第七,是少数资产破万亿且增速超15%的银行[2] - 营业收入229.82亿元(+5.89%)、归母净利润128.58亿元(+10.17%),净利润规模超过恒丰银行(53.57亿元)和渤海银行(52.56亿元)[4][6] - 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在A股上市城商行中分别排名第八和第七[6] 盈利能力驱动因素 - 净息差1.66%(同比下降15BP),处于城商行中等水平,但利息净收入184.61亿元(+4.57%)贡献80%以上营收,贷款总额7413.19亿元(+18.72%)是主要增长动力[8][11] - 投资净收益36.24亿元(+14.18%),占营收15.77%,成为第二大收入来源[14] 资产质量 - 不良贷款率0.66%(同比下降2BP),持续为A股上市银行最低,拨备覆盖率479.29%保持高位[15] - 公司贷款不良率0.63%(持续下降),个人贷款不良率0.78%(仍处较好水平),逾期率与不良率基本重合且关注类贷款占比极低[17][18] 同业对比数据 - 总资产规模及增速低于江苏银行(3.95万亿元,+16.12%)、北京银行(4.22万亿元,+12.61%),但高于长沙银行(1.15万亿元,+12.42%)[8] - 净息差低于长沙银行(2.11%)、南京银行(1.94%),高于郑州银行(1.72%)[11]
前有“强敌”后有“追兵”,稍不留神即被超越——上海银行2024年财报分析
数说者· 2025-05-07 06:10
公司概况 - 上海银行前身为1996年由上海市98家城市信用合作社组建的"上海城市合作银行",1998年更名,2016年在上交所上市(股票代码601229)[1] - 业务区域覆盖上海(48 02%贷款占比)、长三角其他地区(30 25%)、珠三角(12 07%)、环渤海(6 39%)及中西部(3 28%)[1][3] - 2024年末贷款总额1 405 755 816万元,不良贷款率1 18%,较2023年下降3BP[3][15] 财务表现 - 2024年总资产3 23万亿元(同比+4 57%),营业收入529 86亿元(同比+4 79%),归母净利润235 60亿元(同比+4 50%),结束连续两年负增长但仍低于2021年水平[4] - 投资收益131 66亿元(同比+94 42%)成为营收增长主要驱动力,利息净收入占比降至61 31%(同比下降8 23个百分点)[9][13] - 净息差1 17%(同比下降17BP),低于六大行最低交通银行(1 27%)及同业渤海银行(1 31%)[11][13] 同业对比 - 总资产规模被江苏银行超越后位列城商行第三,营收/净利润排名第四(落后江苏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十年前仅次于北京银行[8] - 南京银行在营收/净利润指标上紧追,差距逐步缩小[8] 资产质量 - 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269 81%(同比下降2 85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占比2 06%、逾期率1 72%均高于不良率[15][17] - 公司贷款不良率1 37%(持续下降)高于个人贷款1 14%(持续上升),个人经营性贷款不良率1 56%超过消费贷1 45%,房贷不良率0 45%保持低位[18][23][24] - 贷款结构以公司贷款为主,有助于整体风险控制[20]
银行财报中的选股线索
2025-05-06 10:27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银行业 - **公司**:国有行、股份行、区域行、招商银行、渣打银行、汇丰银行、上海银行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2025年一季度银行整体情况 - **净利润**:中资银行净利润同比下降1.1%,国有行下降1.9%,股份行下降2.0%,区域行增长5.1%。原因包括债市利率波动致非息收入下降、信贷需求偏弱、息差压力、零售贷款信用风险上升等[1][3][4] - **信贷需求和资产增速**:股份行信贷需求偏弱,资产增速放缓至5%;区域行资产增速较高达13%,大行7% - 8%。川渝、江浙等地区信贷增速高推动区域行资产增长[5][8][9] - **营收**:上海银行自2023年以来营收负增长,区域行稳步增长,一季度银行营收压力大,各类型银行利润压力来自信贷需求、资产质量和非利息收入等因素[11] - **手续费收入**:整体负增长但降幅收窄,2025年一季度上市银行手续费收入为 - 1%左右,经济企稳和理财产品需求增加推动回暖[15] - **非利息收入**:总体负增长3.2%,股份制商银 - 18%,区域性商银 - 11%,浮盈减少导致收益下降[16] - **资产质量**:整体平稳,对公信贷稳定,信用卡和消费信用贷不良率上升,零售信贷压力可能阻碍拨备释放影响利润[1][18] - **拨备覆盖率**:上市银行稳定在240%左右,有较大空间贡献利润增长,但零售资产质量承压会减少拨备对利润的贡献[19][20]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季度上市银行约为11%,国有行最高达12%,区域性和股份制银行面临更大资本补充压力[21] 各银行具体情况 - **招商银行** - **业绩**: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3%,利润同比下降2%,全年利润有望企稳呈前低后高态势。国内机构投资者增持,股价达一倍市净率后有分歧[23] - **资产质量**:不良净生成率为1%,较去年四季度略有下降,公司贷款改善大,零售贷款不良生成率上升但在同业中优质,公司口径贷款不良生成绝对额减少约20亿[24][25] - **负债成本**:净息差维持在1.91,全国性银行中排名第一,日均余额利息负债成本降至1.4以下[27] - **拨备覆盖**:拨备覆盖率保持在410%,未通过释放拨备提升利润,有充足拨备空间[28] - **资金成本**:实现15个BP降幅,从1.49%降至1.34%,存款成本降至1.2%左右,活期存款日均余额比例提升[29] - **零售客户及财富管理**:拥有2亿零售客户和15万亿零售AUM,金葵花和零售客户增速高,私行客户增速逆势提升达15%,零售AUM增速为12.3%[30] - **渣打银行** - **业绩**:一季度经调整后净利润同比增长8%,营收同比增长5%,净利息收入和非息收入均正增长,非息收入超预期[32] - **资产质量**:整体资产减值损失同比下降,但信贷减值支出同比增加,整体信贷成本约30个BP[33] - **关税影响**:未调整中长期盈利增长指引,关税对整体收入和净利润影响分别在4% - 5%和10% - 15%左右,产业链重构带来新业务机会[34][35] - **汇丰银行** - **业绩**: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1%,营收增长4%,主要得益于财富管理和交易银行非息收入增长,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增加[38] - **关税影响**:未调整中长期业绩指引,悲观情境下对集团整体收入影响为个位数,极端冲击情景下资产减值损失增加5亿美元,利润影响为低单位数[36] 全年银行业绩预期 - 中资银行业绩有望转为正增长或零增长,不确定因素来自贸易政策、稳内需稳外贸政策效果和货币政策调整[6] - 全年业绩受关税、拨备覆盖率、息差下行趋势和债券投资收益等因素影响,预计上市银行平均增速约为2.4%[2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部分银行通过出售OCI或AC账户中的债券维持或提高其他非息收入,2024年其他非息收入占营收比重超10%接近15%,一季度末OCI账户余额占比约20%,全部兑换可贡献利润11%,股份制银行兑现空间相对少[17] - 自2024年初以来,存款从大行流向中小行,中小行负债压力放缓,能稳住净息差,大行存款市场份额下降限制其缓解息差压力[10][14] - 选股时应关注股息率及回购带来的回报率,渣打与汇丰总体回报率可达10%以上,中资银行资金面稳定有韧性[39]
农业银行(601288):规模稳步扩张,非息表现亮眼
天风证券· 2025-05-01 19:2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银行/国有大型银行Ⅱ,6个月评级为买入(维持评级),当前价格5.42元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一季度农业银行营收约1867亿元,YoY+0.35%;归母净利润719亿元,YoY+2.20%;不良率1.28%,拨备覆盖率298% [1] - 预测企业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为2.25%、4.12%、5.08%,对应现价BPS为7.95、8.50、8.99元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营收情况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867亿元(YoY+0.35%),净利息收入1406亿元(YoY - 2.74%),占营收比重75.3%;非息收入461亿元,同比增长24.7%;拨备前利润、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 - 0.26%、+2.20% [2] -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80亿元,同比 - 3.54%;其它非息净收入181亿元,同比增长45.30%;投资净收益72亿元,同比增长95.77% [2] 净息差情况 - 2025年一季度受新年贷款重定价影响,净息差录得1.34%,环比下行8bp,同比下行10bp [3] 资产端情况 - 2025年一季度生息资产总计43.92万亿元,同比增长6.3%;信贷投放和金融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0.0%、12.7% [3] - 生息资产结构上,贷款、金融投资、同业及拆放、存放央行占生息资产比重分别较2024年变动+0.92、 - 0.60、 - 1.94、+1.61pct [3] 负债端情况 - 2025年一季度计息负债余额40.96万亿元,同比增长8.0%;存款规模同比增长3.0%,较2024年末进一步提升 [3] - 负债结构上,存款、已有债券、同业负债及向央行借款占计息负债比重分别变动+1.03、+0.78、 - 1.28、 - 0.52pct [3] 资产质量情况 - 2025年一季度不良贷款率1.28%,较2024年末下行2bp;拨备覆盖率298%,较2024年末下行1.8pct [3] 资本充足情况 - 2025一季度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1.23%,环比下行19bp,可能因信贷持续高增致风险加权资产扩张,低息差环境对内源性资本补充有压力 [4] 盈利预测与估值情况 - 预测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为2.25%、4.12%、5.08%,对应现价BPS为7.95、8.50、8.99元 [5] 财务数据情况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亿元)|6948|7106|7192|7432|7780| |增长率(%)|0.03|2.26|1.21|3.34|4.69| |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亿元)|2694|2821|2884|3003|3156| |增长率(%)|3.91|4.72|2.25|4.12|5.08| |每股收益(元)|0.77|0.81|0.82|0.86|0.90| |市盈率(P/E)|7.04|6.72|6.58|6.32|6.01| |市净率(P/B)|0.79|0.73|0.68|0.64|0.60|[6]
业绩可圈可点,“债券特色”明显——南京银行2024年财报分析
数说者· 2025-04-29 07:02
公司历史与发展 - 1995年国务院下发《关于组建城市合作银行的通知》,1996年在原南京39家城市信用合作社及信用联社基础上成立南京城市合作银行 [2] - 1998年更名为南京市商业银行,2001年和2005年分别引入国际金融公司和法国巴黎银行入股,2006年更名为南京银行,200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2] - 截至2023年实现江苏省县域网点全覆盖,在北京、上海和杭州各设1家异地分行 [2] - 拥有南银理财100%股份、鑫元基金80%股权、南银法巴消费金融56%股份,并入股江苏金融租赁(21.09%)和日照银行(20%) [2] 规模与增长 - 2024年末总资产达2.59万亿元,同比增长13.25%;营业收入502.73亿元,同比增长11.32%;归母净利润201.77亿元,同比增长9.05% [3] - 规模类指标稳居城商行第五,总资产规模低于江苏银行(39,520.42亿元)、北京银行(42,215.42亿元)、宁波银行(31,252.32亿元)和上海银行(30,855.16亿元) [6][7] - 2024年三大规模类指标增速保持在10%左右,增长势头强劲 [3] 业务结构与特色 - 投资类资产和收入占比高,2024年金融投资占总资产比达41.66%,投资收益占营业收入比达27.09%,在主要上市银行中占比最高 [7][8] - 在同业中有"债券之王"之称,金融投资占比高于上海银行(42.30%)、北京银行(34.03%)等 [7][8] 盈利能力 - 2024年净息差为1.94%,较2023年下降10个BP,但在主要城商行中仍保持最佳水平 [9][10] - 利息净收入266.27亿元,同比增长4.62%,占收入的52.96%,是收入和利润最主要来源 [10] - 贷款总额达1.26万亿元,同比增长14.31%,贷款规模保持高速增长 [10] 资产质量 - 2024年末不良率为0.83%,较2023年末下降7个BP,拨备覆盖率335.27%,资产质量保持较好 [14] - 公司贷款不良率0.66%(下降4个BP),个人贷款不良率1.29%(下降21个BP),公司贷款占比69.82%带动整体资产质量提升 [17][18]
“江苏速度”、值得期待——江苏银行2024年财报分析
数说者· 2025-04-28 07:07
公司概况 - 江苏银行由江苏省内10市城商行于2007年合并重组而成,2016年在上交所上市,2020年入选全国9家系统重要性银行之一 [2] - 公司下辖17家分行(江苏省内全覆盖)及4家子公司,业务覆盖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但江苏地区贷款占比达86.13%(2024年末) [2][3] - 2024年末江苏地区贷款余额1.80万亿元(占比86.13%),长三角(不含江苏)、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地区贷款占比分别为6.82%、3.50%、3.55% [3] 规模与增长 - 2024年末总资产达3.95万亿元(同比+16.12%),营业收入808.15亿元(+8.78%),归母净利润318.43亿元(+10.76%) [4][8] - 总资产增速创近五年新高,营收与净利润增速保持10%左右高位 [8] - 总资产规模超越广发银行、浙商银行等全国性股份行,接近华夏银行;净利润和营收均超越北京银行,稳居城商行首位 [9] 盈利能力 - 2024年净息差1.86%(较2023年下降12BP),但仍优于多数同业:仅低于邮储银行(国有行)、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股份行) [10][13] - 贷款规模从2023年1.80万亿元增至2024年2.10万亿元(+16.28%),支撑利息净收入增长 [13] 资产质量 - 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0.89%(较2023年下降2BP),拨备覆盖率高达350.10%,风险抵御能力突出 [14] 行业地位 - 规模指标全面超越北京银行成为城商行"一哥",并以城商行身份超越5家全国性股份行 [15] - 净息差与资产质量表现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经营效率持续优化 [16][17]
长沙银行(601577):24A暨25Q1财报点评:盈利平稳,规模高增
浙商证券· 2025-04-27 13:3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5][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长沙银行分红比例提升至22.5%,现价股息率4.47% [1][4] - 25Q1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均增长3.8%,增速较24A放缓;不良率环比提升1bp至1.18%,拨备覆盖率环比降3pc至310% [1] - 盈利增速平稳,规模扩张提速、息差拖累加剧;息差环比下行,主要源于资产端收益率下行压力较大;零售不良上行,源于宏观经济与地产市场风险传导 [2][3]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10%/4.54%/5.28%,目标价11.68元/股,对应2025年PB 0.65倍,现价空间24%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概览 - 25Q1营收同比增长3.8%,增速较24A放缓0.8pc;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8%,增速较24A放缓1.1pc;25Q1末不良率环比提升1bp至1.18%;25Q1末拨备覆盖率环比降3pc至310% [1] 盈利增速平稳 - 25Q1营收和利润同比均增长3.8%,增速较24A放缓;规模扩张提速,25Q1末总资产同比增长14.1%;息差拖累加剧,25Q1息差1.96%,较24Q4环比降28bp [2] 息差环比下行 - 25Q1息差1.96%,较24Q4下行28bp,资产端收益率环比降51bp至3.78%,负债端成本率环比降23bp至1.78% [2] 零售不良上行 - 25Q1末不良率环比上行1bp至1.18%,关注率环比降1bp至2.61%但较24Q3末上行13bp,24Q4末零售不良率较23Q4末上行35bp至1.87% [3] 分红比例提升 - 2024年分红比例为22.49%,较2023年提升1.1pc,截至2025年4月25日,现价对应2024年股息率4.47%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10%/4.54%/5.28%,对应BPS 17.97/19.57/21.27元;现价对应2025 - 2027年PB 0.52/0.48/0.44倍;目标价11.68元/股,对应2025年PB 0.65倍,现价空间24% [5] 财务摘要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25,936|26,719|27,996|29,308| |营收增速(%)|4.57%|3.02%|4.78%|4.69%|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7,827|8,148|8,518|8,967| |归母净利润增速(%)|4.87%|4.10%|4.54%|5.28%| |每股净资产(元)|16.67|17.97|19.57|21.27| |P/B|0.56|0.52|0.48|0.44| [6] 基本数据 - 收盘价¥9.39,总市值37,762.39百万元,总股本4,021.55百万股 [7] 长沙银行2025年一季报业绩概览 - 利润指标:ROE、ROA、拨备前利润、归母净利润等有相应变化 [11] - 规模增长:总资产、生息资产、贷款总额等规模有不同程度增长 [11] - 资产质量:不良贷款、关注贷款等指标有变化,拨备覆盖率等相应变动 [11] - 资本情况: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等有变化 [11] 报表预测值 -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各项目有相应预测值,主要财务比率如业绩增长、资产质量、盈利能力等有预测数据 [12]
依旧高增长,依旧低不良——杭州银行2024年财报分析
数说者· 2025-04-26 23:06
公司概况 - 杭州银行前身为1996年由杭州市33家城市信用社股东、信用联社股东及杭州市财政局等共同发起的杭州城市联合银行,1998年更名,2016年10月在上交所上市(股票代码600926)[2] - 业务布局以浙江省为核心(2024年营收79.58%来自浙江,其中杭州占比58.36%),同时覆盖北京、上海、深圳、南京和合肥5个外省城市[2] - 拥有杭银理财100%股权、杭银消费金融42.95%股份、石嘴山银行18.39%股份及多地村镇银行股权[2] - 截至2024年末员工总数14,409人[2] 规模增长 - 2024年末总资产达2.11万亿元(同比增长14.72%),营业收入383.81亿元(+9.61%),归母净利润169.83亿元(+18.07%)[3] - 总资产规模超越渤海银行(1.84万亿元)和恒丰银行(1.54万亿元),净利润超过浙商银行(151.86亿元)、恒丰银行(54.54亿元)和渤海银行(52.56亿元)[8][9] - 贷款总额9374.99亿元(占总资产44.38%),同比增长16.16%,其中公司贷款占比67.38%(6316.50亿元),个人贷款占比32.62%(3058.49亿元)[14][16] 净息差表现 - 2024年净息差1.41%(同比下降9BP),低于浙商银行(1.71%)和宁波银行(1.86%)[10][11] - 负债端存款占比64.39%,但定期存款占比达55.50%(7062.92亿元),存款平均利率2.04%高于同业[11][14] - 资产端贷款平均收益率4.25%,但贷款占总资产比例仅44.38%,低于行业平均水平[14] 资产质量 - 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0.76%(与2023年持平),拨备覆盖率541.45%,显著高于宁波银行(389.35%)、招商银行(411.98%)等同业[18][22] - 关注率和逾期率极低,信用风险控制能力突出[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