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锂电池检测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报名:第七届锂离子电池检测技术与应用网络会议
仪器信息网· 2025-05-26 17:27
全球锂电产业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锂电总产量达1170GWh,同比增长24%,行业总产值突破1.2万亿元[1] - 新能源应用场景拓展推动检测技术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1] 第七届锂离子电池检测技术与应用网络会议 - 会议时间:2025年5月27-29日,聚焦"实验室到产线"全链条技术创新[1][2] - 会议内容覆盖五大技术领域:锂电原材料成分分析、物理性能分析、热安全分析、失效机理分析、固态电池与钠电前沿进展[1] - 累计吸引近万名专业人士参与,本届将汇聚产学研用顶尖专家[1] 会议日程与技术专题 5月27日:锂电原材料成分分析技术与应用 - 电镜技术在新能源电池材料研究中的应用(杨贤锋,华南理工大学)[3] - JEOL SEM技术实现锂电池内部原位循环探索(成华秋,捷欧路)[3] - 单波长XRF与全息基本参数法在元素定量分析中的应用(刘晓静,安科慧生)[3] - 液质联用技术解决方案(林志恵,安捷伦)[3] - 原位中子深度剖面分析技术(肖才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3] 5月28日:锂电物理性能与热安全分析技术 - 电池材料单颗粒测试技术与动力学参数数据库(左安昊,清华大学)[4] - 锂电池膜厚检测创新方案(杨森,工业物理)[4] - 锂/钠离子电池热安全特性解析(韩广帅,同济大学)[4] - 动力电池热失控多场参数表征技术(林春景,重庆理工大学)[4] 5月29日:失效机理与固态电池技术 - 锂电池超声检测技术(沈越,华中科技大学)[5] - 冷冻电镜观察材料与界面(王雪锋,中科院物理所)[5] - 固态锂电池表界面分析方法(王真钰,中科院物理所)[5] - 电芯失效分析流程与关键材料机制解析(宋冉冉,北汽新能源)[5] 参会专家与机构 - 覆盖全产业链:高校(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中科院物理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等)、企业(安捷伦、霍尼韦尔等)[7][8][9][11][13][14][15] - 专家研究方向包括:材料表征、热管理、失效分析、检测仪器开发等[7][8][9][11][1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