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防范区域风险
icon
搜索文档
薛洪言:地方国资密集增持中小银行,释放了什么信号?
新浪财经· 2025-06-25 13:46
地方国资增持中小银行概况 - 2025年6月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拟增持青岛银行股份至19.99% 将成为该行第三大股东 [1] - 泸州银行宣布将向泸州老窖等现有股东定增最多10亿股H股 [1] - 2025年以来全国至少10家城商行和多家农商行获地方国资增持 涉及金额近百亿元 较2024年同期显著增长 [3] - 东部省份及四川、湖北等中西部省份最为活跃 资产规模500亿-2000亿元的地方银行是增持重点 [3] - 预计2025年全年交易规模将突破400亿元 [3] 增持方式与性质转变 - 二级市场直接买入的"突击式"增持 如某省会城市金控平台4月增持本地城商行近2%股权 [3] - 协议受让其他股东股份的"战略式"接盘 如某央企股东退出农商行时地方国资以评估价1.2倍接下超3%股权 [3] - 参与定增的"深度绑定" 某西部城商行50亿元定增中地方国资认购比例近90% [3] - 地方国资正从"财务投资者"转变为"战略控股方" 2024年至少有5家城商行转型为国有控股银行 [3] 资本充足率现状 - 2025年1季度末城商行与农商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44%和12.96% 显著低于商业银行15.28%的整体水平 [1][4] - 部分银行逼近监管红线 如某中部省份农商行2024年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骤降至8%左右 [4] 政策推动因素 -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压实地方政府属地风险处置责任" [4] - 2023年6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国有企业参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央企退出非主业金融投资 [4] - 2024年6月进一步明确"退金令" 央企加速清理金融股权 [4] 区域经济协同效应 - 中小银行以约30%的银行业资产份额贡献约39%的小微企业信贷服务 [5] - 国资增持后银行能更高效获取地方重点基建、产业升级等项目信息 [6] - 地方政府可通过财政存款、专项债资金注入等方式提供隐性信用背书 [6] - 有助于推动银行与地方国企、产业链核心企业的合作 拓展供应链金融等创新业务 [6] 市场反应与治理改善 - 地方国资增持公告发布后相关银行股价上涨 如青岛银行年内涨幅超30% [7] - 引入国资控股后有望优化董事会成员构成与决策机制 提升决策科学性 [7] - 缓解股权分散导致的"内部人控制"或"股东过度干预"问题 [7] 面临的挑战 - 部分银行因不良率高企、盈利模式单一 市场对其长期价值仍存疑虑 [9] - 近三年仅有2家中小银行成功上市 A股自2022年1月后连续三年无银行上市 [9] - 中小银行永续债利率成本较国有大行高0.5-1个百分点 [9] - 部分银行依赖传统"吃息差"模式 数字化转型滞后 [9] - 地方政府过度干预可能导致不良贷款反弹 [10] 未来发展路径 - 需通过数字化转型、区域深耕打造特色业务模式 [11] - 拓展转股型资本债券、资产证券化等创新融资渠道 [12] - 优化治理结构、聚焦区域特色、夯实资产质量以重建投资者信心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