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层跃升
搜索文档
县城网红,跻身“新贵”
创业邦· 2025-10-13 18:34
互联网对县域社会结构的重塑 - 互联网平台为县域人群提供了阶层流动的缝隙,催生了依靠短视频起家的"新晋顶流"群体,这些新贵凭借个人风格吸引粉丝并快速积累财富,逐步跻身县域精英圈层[5] - 与传统精英相比,新贵群体带有鲜明的乡土烙印,其接地气的审美和行为模式成为被审视与讨论的焦点,但网络无疑为其生活提供了更多可能性[5] - 近五至六年来,随着传统精英如煤老板、官员的落寞,县域格局经历深刻重塑,年轻人依托互联网生态崛起,网红已成为县城新兴精英力量,即所谓的"New money"[10] 头部网红的商业影响力与消费特征 - 头部网红如小璇在快手平台拥有2000多万粉丝,抖音100多万粉丝,其"璇家人"家族还包括几十个徒子徒孙,在本地自成一派,影响力巨大[8] - 小璇团队作为县城豪华酒店的超级SVIP,年充值额高达50万元,餐饮月均贡献4万元,消费力远超当地传统政商名流,茅台1935、汾酒20年等高端酒水按箱储存,消费时从不问价[9][10] - 其内容虽被描述为"非艺术"——如豪车前列阵起舞、卫生间自拍扭胯等,但流量惊人,每条视频动辄几万点赞,多则上百万,评论区阵仗堪比明星粉丝控评,受众中包含未成年人[9] 中小网红的生存策略与商业模式 - 中小网红多采用夫妻档、父子档或单人运营模式,操乡土方言,粉丝量多则十几万,少则一两万,但黏性极高,足以保证不愁吃喝[14] - 报价体系差异显著:有审美的内容创作者如导演阿杰报价为2000元一条(40秒以内),且非给钱就接;而团购网红则形成价格联盟,报价统一为200元一人,15人起拍,旨在通过矩阵推广促转化[15][27] - 部分内容手艺人自带审美洁癖,看不起为流量抱团的套路,明确区分自身与"那种网红";才艺圈网红则主攻下沉市场,靠PK打赏带货,但纯靠此维生者收入有限,有些人白天仍需上班[28] 网红经济对传统商业的渗透与改变 - 网红的影响力能转化为实打实的消费力:例如酒店洗浴中心通过网红推广,核销额从每月2万多元猛增至7万多元,促使原本排斥此类营销的酒店总经理Kevin转变态度,主动寻求合作[19] - 传统商家为适应新商业环境,纷纷报名网红策划的创始人IP计划,即使不擅长出镜也照话术录制视频,如火锅店、婚纱摄影店老板等,显示出新型商业理性被广泛接纳[18] - 拥有流量即拥有话语权:网红日程繁忙,商家甚至公家单位需主动邀请,如本地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研讨会时,致函邀请团购达人"拨冗参加,莅临指导",并尊称其为"专家"[22] 网红圈层内部生态与江湖规则 - 县城网红圈人际联结紧密但关系复杂,存在明显鄙视链和派系斗争:例如老网红与自立门户的前员工形成对立阵营,双方通过抱团争夺流量[24] - 抱团是本地网红生存的关键策略之一,尤其在团购领域,网红们团结如工会,统一报价以防扰乱市场行情,在县城这种资源集中之地,单干极易被价格战卷死[27] - 不同圈层(如才艺圈、内容圈)各有生存智慧:才艺圈靠直播PK打赏;内容圈靠广告商单;部分家庭式团队通过拍摄农村家长里短故事植入广告,一个账号可养活三个家庭[28][39] 网红群体的文化特征与社会碰撞 - 新贵群体在快速积累财富后,急于拥抱时髦符号但常显突兀,如将小吃店老板娘包装为"串串香主理人",或花2万元找旅行社参加日韩游轮行却对行程细节一无所知,形成土味与飞升的荒诞感[31][32] - 其行为不分场合呈现自我:如小璇团队开奔驰大G、保时捷帕拉梅拉炸街,在公共场合跳"社会摇";甚至有人在村里寿宴上招摇过市,穿"全员恶人"背心跳擦边舞,引发老乡议论[32] - 部分网红对流量把控能力不足:如爆火的保安开口索要1000元采访费;亦有网红为博眼球在天台危险饮酒朗诵《将进酒》,导致酒店老板震怒并禁酒[33][35] 互联网下沉驱动的全民参与现象 - 自媒体参与动机高度务实,多为"挣钱"驱动,许多人因目睹身边人靠网络发达而跟随入局,并非出于崇高表达或课程诱导[37] - 互联网下沉至基层:智能手机普及使60多岁老人也成为活跃用户,如二姑舍得开800元无线网、买1000元智能手机,录对口型视频3000多条,账号活跃度超越企业蓝V[37] - 低门槛特性吸引各类资本进入:如小富二代欲投资直播基地,认为"其它都需要门槛,只有网红张张嘴就能当";农村家庭团队通过写剧情、拍故事实现"一个账号养活三个家庭"[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