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豹遗传结构解析

搜索文档
科学家成功解析全球雪豹遗传结构
科技日报· 2025-05-21 08:50
全球雪豹遗传结构研究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联合国内外多家单位开展全球雪豹保护基因组学研究,系统解析种群遗传结构及形成原因,研究成果发表于《基因组生物学》[1] - 研究构建了雌性雪豹染色体级别高质量参考基因组,并对52份样品(皮张、组织、血液等)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1] - 全球雪豹划分为两大遗传支系:北部支系(蒙古国、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及中国新疆天山)和南部支系(中国西藏、青海、四川、甘肃)[1] 种群演化历史与遗传特征 - 雪豹种群数量自约70万年前至1万年前呈下降趋势,两大支系在末次盛冰期经历严重种群瓶颈[2] - 两大支系约于2.5万年前分化,与末次盛冰期时间一致[2] - 北部支系基因组杂合度和遗传多样性低于南部支系,与其演化历史及较小有效种群大小相关[2] 适应性演化与保护意义 - 种群瓶颈和近交有效清除了强有害突变,有助于雪豹在低遗传多样性下维持长期续存[2] - 研究为制定科学保护策略提供依据,深化了对雪豹遗传演化潜力的理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