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面源污染监测
icon
搜索文档
十亿分之一克水体污染物,1分钟“揪出”!
科技日报· 2025-04-29 06:46
技术突破 - 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实现对流动水体中高风险抗生素、农药残留等新发污染物的实时、在线、动态监测 [1] - 开发出具有分子识别与信号增强功能的纳米复合材料,稳定性提升5倍以上,可高效富集与增强痕量污染物的"分子指纹"信号 [2] - 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多靶标动态识别技术,同步检测3类9种农药和3类10种抗生素,灵敏度达纳克/毫升级(ng/mL),响应时间缩短至1分钟以内 [3] 系统性能 - 集成物联网技术实现连续180天无人值守稳定运行,运维成本降低70%,耐受温度范围为零下20摄氏度至50摄氏度 [3] - 在海河流域示范工程中人力成本降低约60%,监测频次提高3倍 [4] - 预警准确率超过90%,在太湖流域试点中成功捕捉抗生素和农药残留异常波动 [5] 应用场景 - 已在太湖、海河等流域示范应用,通过GIS技术生成污染热力图实现精准溯源 [5] - 可助力农药残留超标源头精准溯源,减少污染物入河量 [6] - 计划在广东对虾养殖基地推广以控制抗生素残留,并应用于城市供水、饮用水源地等场景 [6] 行业影响 - 制定《农业面源污染智能监测技术规范》,填补抗生素、农药残留等新发面源污染智能监测领域空白 [6] - 推动监测体系规范化建设,实现从单一污染物静态分析到多靶标动态关联性分析的科学范式转变 [6] - 未来将新增全氟化合物、内分泌干扰物、微塑料等新污染物检测功能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