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制作技艺

搜索文档
一根风筝线 牵起四海谊(我与非遗)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8 09:29
杨红卫在绘制龙头风筝上的图案。 线稿上色 处理竹条 杨红卫参加潍坊国际风筝会时与外国嘉宾合影。 绑扎骨架 风筝点睛 杨红卫制作的龙头风筝。 杨红卫给小朋友上风筝制作课。 扫码观看视频 银线连四海,友谊达五洲。在数月前举行的第42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暨2025潍坊风筝嘉年华上,众多国内 外风筝爱好者前来放飞风筝,现场特别组织了纪念中泰建交50周年、中古建交65周年特别风筝放飞活 动。 活动现场,一只"中古友谊之龙"风筝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它全长28米,身子由65个腰节组成,象征着 中古建交65周年。这只风筝出自风筝制作技艺(潍坊风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红卫 之手。 杨红卫出生于风筝世家,师从祖父杨同科,学习潍坊风筝制作技艺40余年。她熟练掌握潍坊风筝"扎、 糊、绘、放"技艺,不断创新、博采众长,在风筝设计及扎制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艺特点。经她之 手,大到300米的巨型风筝,小到直径2厘米的微型风筝都能起飞。 "做风筝看起来不难,但需要日复一日地重复每一个步骤,并且在扎制中汲取新的经验。"杨红卫捧着金 鱼风筝解释道,要想做出一对立体、灵动的金鱼眼睛,至少要重复8道步骤才能达到精巧灵动的效果, 每一道 ...